毕业论文----试论民国初年名记者的新闻活动及其特点.doc

毕业论文----试论民国初年名记者的新闻活动及其特点.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试论民国初年名记者的新闻活动及其特点

试论民国初年名记者的新闻活动及其特点 一、 引言 民国初年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全国时局不宁,社会日益动荡,这自然引起了人们对变幻莫测的政局的关注,以及对新闻报道及信息的强烈需求。在此情形下,为了满足人们这种需求,各地报纸,尤其是全国一些有影响的大报,开始加强新闻报道,记者以获得独家新闻为能,报纸以发表精彩的通讯报道取胜,新闻竞争日益加剧。各大报如《申报》、《新闻报》、《时报》等,不惜重金聘请有才干、有经验的记者常驻北京,采访京中政治动态、国会新闻、及北洋政府的内幕新闻,以专电的形式独家报道中央的政治新闻,个别大报还派出了驻国外的记者来加强国际新闻的报道。同时,由于这一时期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政府实行言论禁锢政策,加强对新闻业的钳制,因而各报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搞好新闻报道上,从而使新闻报道工作较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从新闻业务方面看,这一时期的趋势是由“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演变。文人论政一直是中国报纸的传统,民国初年以前的报纸重论说、轻新闻,然而从这时起,各大报开始注重新闻,或者说论说与新闻并重,也促使记者注重新闻采写,提高写作技巧,促进了新闻业务的发展。这样,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批以采写新闻出名的新闻记者应运而生,并形成了当时民初的著名新闻记者群体。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人称:“民初三大记者”的黄远生、刘少少、徐彬彬,以及稍后的邵飘萍、林白水、胡政之、张季鸾等。他们的出现及贡献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彩重墨的一笔。 二、 民国初年著名记者群介绍 (一) 报界奇才—黄远生 黄远生(公元1885~1915年),原名基,字远庸,远生是其笔名。1885年生于江西省九江县新合乡一个书香门第,少年时代非常勤奋好学,1903年就中秀才,那年他才刚满19岁,这一年秋天又一次中举,在21岁时便中进士。后来他到日本官费留学,1909年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法科,回国后在清政府邮传部供职。但是他并不甘心“以极可爱之青年之光阴,而潦倒于京曹”,便经常为北京、上海的报纸、杂志投稿撰文。辛亥革命后,黄远生全身心地投于到新闻工作中。他真正的新闻记者生涯开始于1912年与张君劢、蓝公武三人共同创办与主编《少年中国周刊》。后他又参与编辑梁启超主办的《庸言》半月刊,担任过上海的《时报》、《申报》、《东方日报》驻北京的特约记者和北京《亚细亚日报》的撰述,还经常在《东方杂志》、《论衡》、《国民公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 黄远生被称作中国报业之先驱、中国报界之奇才,是民国初年出现的名记者中最杰出的代表,也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最富成就的杰出人物之一。他在世仅仅短暂的三十年,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也不过六、七年,但他独特的新闻思想与丰富的新闻实践却为我国新闻工作者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对中国新闻业的一个突出贡献在于从他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新闻采访活动出现在报纸上。他引领了从“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的转变,以自己卓越的新闻采访活动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 他首创了“通讯”这种新闻文体,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黄远生的新闻通讯涉及国家内政外交等多方面的重大题材,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同时注重对客观事物和典型人物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细致详尽、通俗自然。他所写的《一年来政局之真相》、《借款里的秘密》、《最近之秘密政闻》、《外交部之厨子》等通讯都是广为传诵的脍炙人口的佳作。黄远生逝世后出版的《远生遗著》四卷本,收集其生前文章239篇,新闻通讯就有173篇(其余的为论说、时评、杂著),占近四分之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通讯集,至今仍是记者学习新闻通讯写作的范文。 (二) 报界“怪杰”—刘少少 刘少少(公元1870~1929年),原名鼒和,字少珊。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少少是他的笔名。戊戌政变后到日本留学,学习期间积极为杨度在东京主办的《中国新报》撰稿。1909年回国后受邀担任北京《帝国日报》编辑,撰文署名“少少”,取“少年中国之少年”之意,撰写政论鼓吹立宪,开始在新闻界崭露头角。民国后,他继续为各报撰稿,先后担任《湖南公报》、《公言》、《中华》等报刊杂志的记者、编辑、主笔,影响很大,“京国咸知刘少少其人”。袁世凯办的《亚细亚日报》初创时,他曾一度担任该报的主笔。当袁世凯复辟帝制阴谋暴露,上海《亚细亚日报》再想聘他为主笔时被他毅然拒绝,因而遭到通缉,暂避于天津,并发表大量文章,反对帝制。1918年后,刘少少到北京大学任教,致力于老庄哲学的研究。在北大任教期间,仍不时为各报写稿,直到去世。刘少少在政治上属于改良派,辛亥革命前后倾向于“立宪派”,可以说他一生在政治上趋于保守,没有大的作为。但他为各报所写的文章“庄谐杂出”、“务出己意”、“时有新思”,为一部分旧知识分子所欣赏,有报界“怪杰”之称。 (三) 著名记者—徐彬彬 徐彬彬(公元1888~1961年),名凌霄,曾用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