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物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及技术架构.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及技术架构

感知中国:物联网掀起信息革命第三次浪潮 之系列专栏文章第四期:典型应用场景及技术架构 周洪波 物联网三大类应用的典型场景 前期文章中把物联网应用分为三大类:RFID相关应用,基于传感网络的应用,以及M2M两化融合相关应用。同时也描述了物联网典型的“管、控、营一体化”功能化应用场景。本文将从技术架构角度分别描绘三大类应用的典型场景。 物联网和智慧地球理念能够得以实现的原因,是因为世界早已经迈入了3I时代(IBM提法),即Instrumented(工具植入化,40亿手机用户,300亿RFID,庞大的传感网络和工业信息化系统等), Interconnected(互联化),和Intelligent(智能化),我们只需要“百尺竿头,更上一步”就可以实现5A(anywhere(任何地点), anything(任何事物), anytime(任何时间), anyway(任何方式), anyhow(任何原因))化的物联网世界。也就是下图中描绘的跨越时空的技术架构和部署场景。 “1”代表客户端,可以是PC,PDA等,坐落在美洲;“2”代表运行在“云”服务器上 的SaaS或非SaaS信息系统,坐落在非洲;“3”代表末端,可以是任何智能物件,坐落在亚洲。这个宏观的应用场景对三大类物联网应用都适用,但从更深层的技术架构来说,三大类应用存在业务细节上的差别,下面分别细述。 基于RFID的物联网应用架构 电子标签可能是三类技术体系中最灵活的能够把“物”enable/instrument成为智能物件的,它的主要应用是把移动和非移动资产贴上标签,实现各种跟踪和管理。按下图所示瑞士ETH Fleisch教授的划分,RFID是穿孔卡,键盘,和条码等应用技术的延伸,它比条码等技术自动化程度高,但他们都属于提高“输入”效率的技术,也都应该属于物联网应用技术范畴。Auto-ID中心的EPCGlobal体系就是针对所有可电子化的编码方式的,而不只是针对RFID。RFID只是编码的一种载体,此外还有其他基于物理,化学过程的载体,例如同方试金石公司的防伪技术。 EPCglobal提出了的五大技术组成,分别是EPC(电子产品码),,中间件实现信息的过滤和采集,EPCIS信息服务,()。现今全球ONS服务是EPCglobal委由VeriSign营运 EPC产品电子码识别,所有关于产品有用的信息都用一种新型的标准的语言实体标识语言(P),来描述,PML的作用就像互联网的基本语言HTML一样基于企业对RFID技术的应用将由企业内部的闭环应用过渡到供应链的开环应用上,ONS和PML作为物联网框架下的关键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Oklahoma市采用了更简单成熟技术的MicroCAST计划却获得了成功。 到目前为止,WSN研究最成功的成果可能要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uller教授研究小组提出的Mote的概念和他们研制成功的Mote节点产品,相关成员2003年在硅谷成立了一个名为MoteIV的公司销售Mote产品和推广WSN应用,但后来因经营状况不好而改名为Sentilla,不再以WSN业务为主。笔者对WSN没有深入的研究,但记得笔者15年前在美国做并行计算时,年轻的Culler教授也在做并行计算系统的研究,而且也算是当时顶级的并行计算专家,现在发现他老先生又成了领导潮流的WSN专家,而且已经桃李满天下,Welsh教授就是Culler教授的学生。难怪笔者觉得“曾似相识”,现在WSN的研究就好象15年前学术圈里对并行计算系统架构的研究一样,提出了很多种技术架构,到头来超级并行计算机还是“返朴归真”,采用了最简单通用的网络连接技术。 WSN的研究大多还专注于网络底层(包括非IP协议的ZigBee,TinyOS等和基于IP的6LoWPAN等),电源的持久性等问题,按照其目前的发展,笔者认为WSN离真正的“物联网”还很有一定距离,对像EPCGlobal中ONS和PML等物联网层面的问题研究还不够。 另外,笔者认为,WSN的研究者们太热衷于无线技术,忽略了感知层用有线现场总线和传输层用长距离无线通讯的组合。从实用和商业推广的角度,这个组合早已经达到稳定和大规模应用的水平。 基于M2M的物联网应用架构 业界认同的M2M理念和技术架构覆盖的范围应该是最广泛的,包含了EPCGlobal和WSN的部分内容,也覆盖了有线和无线两种通讯方式,一个典型的M2M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M2M也覆盖和拓展了工业信息化(两化融合)中传统的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SCADA系统在工业,建筑,能源,设施管理等领域和现在的M2M系统一样,行使设备数据收集和远程监控监测的工作。乍一看,M2M和SCADA似乎是一样的,但由于M2M基于互联网等新技术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