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解剖及病理生理.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疼痛的解剖及病理生理

疼痛的解剖 及病理生理基础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麻醉科 段海霞 第一节 疼痛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伤害性刺激→机体→组织细胞破裂→释放出化学物质→激活伤害性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痛觉. 疼痛:是与伤害性刺激有关的一种复杂感觉,常伴有躯体运动反应、植物性神经反应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其有二种成份: 痛觉(pain sensation): 痛反应(pain reaction): 痛觉特点: ① 常是一种复合感觉。 ② 常伴有情绪反应。 ③ 感觉强度随环境、心理状态等的不同而不同。 ④ 可重复性较差。 痛反应分类: ① 局部性的:无需CNS参与,局部出现血管扩张、 皮肤潮红。 ② 反射性的:屈肌反射、HR↑、BP↑. ③ 行为反应:逃避、攻击现象。 疼痛常是就诊的最初原因。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但剧烈疼痛会引起机体功能失调甚至休克。 痛觉的外周传入途径较清楚。 头面部冲动→三叉神经感觉核→中枢。 躯体冲动→脊髓后角→中枢. 在中枢的传导径路则所知尚少, 特异传导通路(经新脊髓丘脑束) 非特异性传导通路(经旧脊髓丘脑束) (下图)。 一、疼痛的临床分类 根据疼痛的病因、病机、病程、疼痛的程度及部 位等进行不同的分类。 常用分类原则有: 1.按刺激原的性质分 为机械性、温度性及化学性 疼痛。 2.按炎症病因分 为炎症性和非炎症性;按肿瘤性 质分为恶性肿瘤和非恶性肿瘤痛。 3.按发病机理分 为生理病理性和精神心理性疼痛. 4.按病情分 为急性和慢性痛。 5.按疼痛感觉分 为快痛(刺痛、锐痛)、慢痛(延 缓痛,钝痛)。 6.按情绪反应分 为有快感的痛、不愉快的痛和痛 苦的痛。 7. 按疼痛程度分 为轻度痛(微痛、隐痛、触痛), 中度痛(切割痛、烧灼痛),重度痛(疝痛、绞 痛)、极度痛(剧痛、惨痛). 8. 按时间分 为一过性、间断性、周期性、持续性 等. 9.按机体部位分 为躯体性痛(表面痛)、内脏痛 (深部痛)。 10.按神经系统分 为中枢神经、周围神经、植物 神经性痛. 11. 按疼痛的表现形式分 为原位痛、牵涉痛、反 射痛,转移性痛。 二、痛觉感受器 人体感受各种信号是由不同性能的感受器所接 纳而传入的。 根据感受器特异敏感性的差别分为: 机械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光感受器等。 根据感受器的形态结构特点又分为: 裸露神经末梢(痛、触觉感受器) Krause小体(冷感受器) Ruffini终端(热感受器) Meissner小体(触觉感觉器) Merkel盘(精细触觉) 毛囊神经末端(毛囊触觉) 特殊感受器(视、听、嗅、味)。 依其分布的部位可分为: 表层、深层和内脏感受器。 感受器(receptor):是将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 转换为神经冲动的换能器。 痛觉感受器是游离的神经末梢,广泛分布于皮肤、 角膜、牙髓、血管壁及深部组织如肌腱、关节及内 脏中. 伤害性刺激→机体→组织细胞破裂→释放化学物 质→痛觉感受器→神经冲动→传入神经→感觉中枢 →疼痛. 任何刺激,只要其达到一定的强度或浓度,均可 做为伤害刺激(noxious stimulus). 适宜刺激:某种形式的能量很容易引起某种感受 器反应,而其它形式的能量则不易引起该感受器的 反应,这种形式的刺激则称~。 任何伤害性刺激均是痛觉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适应: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一定时间后,其感觉冲动发放的频率逐渐下降。 疼痛反应在停止刺激前一直存在,故痛感受器几乎不产生适应. 痛感受器的分布密度随器官、组织和部位而有差异。角膜、牙髓>皮肤>肌肉>内脏。 按其分布层面可区分如下: 1. 表层痛感受器 分布在皮肤和体表粘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当压迫、寒冷等刺激作用于皮肤表面时,痛觉最先产生,而最后消失。 皮肤的痛点与游离神经末梢相对应。其痛点的平 均密度为100~200个/cm2,>触点、冷点10倍。 前臂、手掌的皮肤痛点约203个/ cm2 ; 胸部、手背约188~196个/ cm2 ; 鼻尖和拇指较约44~60个/ cm2 。 2.深层痛感受器 仍是游离神经末梢。分布于肌膜、 关节囊、韧带、肌腱、肌肉、脉管壁等处,其分布 密度比表层稀疏。 深部痛是一种持续广泛的钝痛,和皮肤痛觉相比 更接近于内脏痛. 3.内脏痛感受器 为内脏感觉神经的游离裸露末 梢,分布于内脏器官的被膜、腔壁、组织间及进入 内脏器官组织的脉管壁上,其分布密度较稀疏。 除伤害性刺激外,脏器本身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