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_戊戌变法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轮复习_戊戌变法课件.ppt

一、清末新政: 二、预备立宪: 2、过程: 1)1905五大臣出洋考察( 皇位永固、外敌渐轻、内乱可糜) 2)1906 宣布预备立宪,各地纷纷建立立宪团体, 3)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皇权专制+民权)。 4)1909年改元宣统,命各省当年内成立咨议局(一个地方政府的言论、咨询机构。通过的议案没有强制力) 1910十六省咨议局代表又三次请愿要求速开国会。 5)1909年10月,资政院在北京成立 6)1911年5月, “皇族内阁”在13名国务大臣中,汉族官僚4名,蒙古旗人1名,满族8名,其中皇族又占5人。至此,清政府借“预备立宪”欺骗国人,达到贵族集权、镇压民主革命的目的完全暴露, 3、结果:满汉地主之间及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离心,削弱自身统治,促进了革命形势高涨。 4、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异同。 相同点: (1)都发生在两次大战(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战争)之后,民族危机、阶级矛盾尖锐;都有挽救民族危机,缓和阶级矛盾的意图。 (2)都是由最高统治者主持和领导。 (3)都是自上而下的运动。 不同点: (1)变法以救亡图存为主,新政以应付危机为主要目的。 (2)编发的实际领导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清末新是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 (3)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新政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抵抗革命高潮的运动。 (4)作用不同:其主张符合中国历史状况,是爱国和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新政发生在资产阶级革命即将爆发之时,其客观积极性无法抵消其对革命的反动性。 观察点1:梁启超的反思 1、“政变之总原因有二大端:其一由西后与皇上积不相能,久蓄废立之志也。其二由顽固大臣痛恨改革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2、“是急激之鉴也,因相率以为戒,相率一事不办,束手待亡,而自以为温和焉。……而我国终无振起之时,而我四万万同胞之为奴隶,终莫可救矣。是乃所大忧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1、依据材料1,概括梁启超的观点。 2、依据材料2,梁启超担忧什么?后来的历史说明梁启超的担忧有必要吗?他的担忧是否有价值? 观察点2:70年代大陆史学界的反思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改良主义道路是一条走不通的道路。……改良主义的产生,总是对抗革命、企图缓和社会矛盾,本质上是反动的。改良主义者鼓吹改良,又害怕群众运动,这是他们不可救药的顽症。他们害怕群众革命运动,更甚于害怕顽固反动势力。……这就使他们远远地离开人民群众,找不到能够真正打破一切旧势力的同盟军,只能借皇权的威力去推行新政,到愿意接受维新变法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士大夫中,去寻找力量。竟想凭借这样的一种力量,依靠极少数人的努力,去完成革新社会政治的艰苦事业,当然只能是君子们的幻想。 ——中国近代史丛书编写组:《戊戌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 1.请你判断这段反思应该是哪个时期的?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2.你能说说这种反思背后的历史观念是什么?你觉得这种观念的现实意义如何? 观察点3:80年代大陆史学界的反思 1983年,在广州举行了“纪念戊戌维新运动85周年和康、梁思想研究学术讨论会”,众多与会的学者通过对建国30多年来研究的总结,初步肯定了“资产阶级本身提倡改良主义的软弱性、妥协性与局限性,不能和不敢摧毁封建制度” 这一观点。 80年代的反思和70年代的反思有何异同? 观察点4:90年代以来大陆史学界的反思 1、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 2、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3、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4、康梁等一班爱国书生初涉政治舞台所抖出的豪情万丈连同其与幼稚不仅属于他们个人,而且属于一个时代甚至属于一个可望连绵的社会群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837587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