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当代文学》教 案.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吉林大学《当代文学》教 案

吉林大学《当代文学》教 案 十七年文学 第一节、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确立 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领导中国革命的根本思想。毛泽东文艺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组成部分。在1949年以后,一直到文革结束,毛泽东文艺思想始终是中国大陆的唯一合法的文艺思想,也是唯一的最高文学准则。建国30年的文学状况,无不和毛泽东文艺思想联系在一起。所以,要理解建国以后的中国大陆文学,就不能不对毛泽东文艺思想有一定的认识。 总体上看,《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著作构成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哲学基础。《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的新文化思想的体现;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则主要体现在40年代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中。毛泽东的《讲话》基本原则到具体方法,对文学艺术都进行了规范和指导。文学艺术写什么,怎么写,由谁来写,都有比较详细的规定。 其次,将这种政治价值落实到文学实践之中,就具体体现为:文学为工农兵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就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毛泽东说:文艺“一是为工人的,二是为农民的,三是武装起来的工人农民的,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这里,毛泽东按照革命性的大小,将人民区分为四类,他强调,“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因为工农兵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力军。 三、为工农兵服务,不仅对文艺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而且对文艺形式也有具体要求。那就是民族化、大众化。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为工农兵所喜闻乐见。在这方面,更多地强调民间形式的重要性。因为,民间形式能够为大众所接受,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文艺为政治服务的作用。毛泽东的文艺思想被认定为唯一正确的文艺思想,延安解放区文学的方向是唯一正确的文学,也是建国以后当代中国文学发展所应该遵循的唯一正确的方向。周扬在《新的人民的文艺》中指出:“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解放区文艺工作者自觉地坚决地实践了这个方向,并以自己的全部经验证明了这个方向的完全正确,深信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错误的方向。” 第二节、文艺批判运动 建国以后,建立新中国的文艺包含着两个基本思想行为:一是正面建设:确立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唯一的合法的权威性。一是反面清扫:对不符合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异端”思想进行批判、清除。从这个角度看,整个建国后的文艺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清扫“异端”思想的历史。 一、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0-1951) 电影《武训传》是由孙瑜编剧并导演的。1948年开始拍摄,中间因故停止拍摄,解放以后重新拍摄,1950年12月在全国公演。《武训传》是一部历史片,以真人真事为基础。主人公武训是清朝末年的著名人物。武训的献身教育的苦难传奇人生,被后来的一些教育家、文学家所推崇。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曾经把自己创办的学校起名为“上海武训学校”。并赞扬武训是“古今来”“最难得”的“奇男子”。 毛泽东的社论发表以后,全国范围内立刻展开了大规模的批判《武训传》运动。孙瑜被迫进行了公开的检讨。在批判运动的后期,周扬撰写了一篇总结性的长篇文章,《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 1953年,在第二次文代会上,周扬也对批判《武训传》进行总结,“自电影《武训传》批判以后,我们对文艺创作中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倾向以及文艺创作中的粗制滥造、不负责任的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教学目的及要求 毛泽东思想是如何确立的以及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二、对萧也牧等人创作的批判(1951) 青年作家萧也牧1950年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短篇小说《我们夫妇之间》。小说写了一对夫妇,丈夫叫李克,是知识分子,初中毕业,是一个机关的资料科长。妻子姓张,农民出身,11岁当童养媳,被婆婆虐待。没有什么文化,刚刚认识一些字。15岁参加革命,在军工厂当过工人,而且被评为“劳动英雄”。两个人在农村结婚以后,由于工作的关系,很少在一起,所以没有什么矛盾,所以被看作是“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典型”。但是,进入大城市以后,在日常生活之中,却经常发生冲突,感情上出现了一点裂痕。最后,两个人达成了相互理解,重新和好。 三、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的批判 (1954-1955)俞平伯是五四时期就开始创作的著名作家,也是现代著名的“红楼梦研究”专家。1952年,俞平伯将他1923年出版的《红楼梦辨》修订、出版,改名为《红楼梦研究》。同时,又把他的一些研究红楼梦的文章汇集起来,出版《红楼梦简论》。1954年9月,当时山东大学研究生李希凡、蓝翎在山东大学《文史哲》上发表《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10月,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评红楼梦研究》一文,对俞平伯红学研究的观点、方法提出质疑、批评。李希凡、蓝翎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批评了俞平伯的“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