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现代中药剂型.ppt

  1. 1、本文档共2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中药剂型

中药的概念内涵 药物性能的表达:(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 药物功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解表、平肝、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药物配伍使用时:按君臣佐使关系配伍,使各味药共同构成一个功效整体与机体证相对应而发挥作用(七情、十八反、十九畏) 1.中药的四气 含义 :寒、热、温、凉,又称四性, 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 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 四气与功效的关系 四气指导中医治疗 热证用寒凉药,寒证用温热药。这是中医的治疗和用药原则。 寒性、凉性药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治疗热性病 温性、热性的药物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等作用,治疗寒性病。 2.中药的五味 五味:辛、甘、酸、苦、咸。 味是表示药物作用的标志,不同的味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辛:发散、行气、行血 甘:补益、和中 酸:收敛、固涩 苦:燥湿、泻降 咸:软坚、泻下 淡:渗湿、利水 3、中药的升降沉浮 中药的升降沉浮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 升:升提 降:下降 浮:上行发散 沉: 下行泄利 升与浮有类似趋势,属阳, 降与沉也有类似趋势,属阴 3、中药的升降沉浮 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与药物本身的性味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能升浮的药物大多具有辛、甘味和温、热阳性; 能沉降的药物大多具有酸、苦、咸、涩味和寒、凉阴性。 所以,李时珍曾经指出:“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 影响药物升降沉浮的因素 1)药物的气味 2)药物的质地 3)药物的配伍 4)药物的炮制 主要是炮制和配伍 一 、中药制剂的特点 1. 原料中药材质量差异较大 3、有效成分难以确定 中药药效的发挥是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同一成分在不同药材中的药理作用不同; 药材中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的概念也是相对的。 4、剂型繁多,辅料干扰大 5.不同提取分离方法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提取、溶剂的选择及提取工艺等因素,对制剂的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中药剂型的分类 常用分类方法: 按物态分类 按分散系统分类 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 按制法分类 中药剂型的分类 1.按物态分类分为: 液体剂型(如汤剂、酒剂、露剂、注射剂等)、 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糊剂等)、 固体剂型(如颗粒剂、片剂、栓剂、膜剂等) 气体剂型(如气雾剂、吸入剂等)。 物态相同的剂型,一般制备特点比较接近。 浸出药剂(中药传统剂型) 用适当的浸出溶剂和方法,从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制成供内服或外用的制剂。 采用综合分类的方法。 中药剂型选择的依据 药物剂型——决定或影响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药物剂型须与给药途径相适应, 同一药物不同剂型即使其含量相同,给药途径不变,疗效和不良反应仍会有差异。药物剂型的选择对中药制剂的开发、生产以及应用均有重要意义。 选择药物剂型的原则: (辨证论治) 病有缓急,证有表里,须因病施治,对症下药,各类药物剂型要满足医疗、预防的需要。 根据疾病状态 根据临床用药要求 根据药物的性质 中药剂型选择的依据 根据疾病状态 急症患者,要求药效迅速,宜用注射剂、气雾剂、舌下片、滴丸等速效剂型; 慢性病患者,用药宜缓和、持久,常选用丸剂、片剂、膏药及长效缓释制剂等; 皮肤疾患一般可用软膏剂、膏药、涂膜剂、洗剂、搽剂等外用剂型; 腔道病变,可选用栓剂、滴眼剂、滴鼻剂等适合腔道给药的剂型。 中药剂型选择的依据 根据临床用药要求 中药剂型是“因病而设,因证而别”。《圣济经》言:“夫汤液主治,本乎腠理,凡涤除邪气者,于汤为宜。伤寒之治,多先于用汤者如此。风痹之症,本乎血脉,凡引导痹郁者,于酒为宜。风痹之症,多专于酒渍者如此。散者,取其渐渍而散解,其治在中,久病痼疾,剂多以散者,理如此也。丸者,取其收摄,而治在下,腹中之病,及不可散服者宜用丸也。” 中药剂型选择的依据 根据临床用药要求 同为丸剂,水丸取其易化,蜜丸取其缓化,糊丸取其迟化,蜡丸取其难化。 又如同为糊丸,更衣丸用面粉作糊,于润肠通便药中,可以保胃气,使之缓解。五粒回春丸少用糯米粉为糊制丸,取其润透表邪。犀黄丸用黄米粉为糊,可避免乳香、没药对上消化道的刺激,缓和肠溶,尚可治肠痈。四神丸用枣泥为糊,以健补脾胃。 中药剂型选择的依据 根据药物的性质 如“三黄汤”,由于黄连中小蘖碱与黄芩中之黄芩苷、大黄之鞣质产生不溶于水的生物碱复盐,在汤剂中,因沉淀之混悬而被服用,在胃中重新分解成小蘖碱和鞣质,从而收到良好的抗菌效果,且能因分解过程使成分缓慢被吸收,具有一定的长效作用。更因生物碱形成复盐后,往往失去原有的苦味而便于服用。由此可见,汤剂是适宜的剂型,若制成“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