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走近苏轼》的过程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性学习《走近苏轼》的过程材料

研究性学习《走近苏轼》的过程材料 (第一次) 介绍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创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核心是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性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会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知识的传承、信息的获取和保存为中心,以间接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根据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调查专家组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义务教育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这一类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过多倚重接受性学习方式,忽视发现、探究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学生通过灌输,从传统课程原盘接受一个精心构筑的有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在“授课”过程中只灌输前人的研究成果,即现成结论;学生通过模仿和操练,解决的是该学科的,创造程度较低的问题。课堂上很少介绍学者的研究过程,介绍他们遭受的挫折、失误与机遇,很少留出足够篇幅批评伪科学。这种教与学的方式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造就了大量的“高分低能”的学生,在可贵的高分下隐含着危机。知识再多,没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多只是一只“知识容器”,而无法成为“创造之源”。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中渡过9年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很难指望他会成为一个不唯书、不唯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传统课程体系片面强调“接受性学习”的重要性,在本质上强调的是“维持性思维方式”、“奴性化的处世态度”和“服从性人格”,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本相悖。 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有什么关系呢?大量的研究表明,两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提高学生成绩方面,探究教学等于或优于其他教学模式。另一项调查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可见,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的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选择主题,主动探索的一种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教学大纲;研究内容由学生和教师设定;评价注重过程,不但是为了评定绩效,也是为了作出决定,所以评价是回溯的,也是前瞻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开发其创造潜能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突破了中学教育课程体系以学科课程独立性、学术性为主的课程模式,根据学生及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目标;改变了以往偏重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教师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进行社会调查,从图书馆、英特网等处广泛搜集有关资料,并对之进行整理、归类和取舍,其检索知识、探索求知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知识结构得以完善,为学生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了条件,使学生学会求知。 其次,研究性学习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个性得以发挥,促进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人类知识按其外在的程度可以分为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所谓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等来表述的知识;而所谓的默会知识则是指不能言传的,不能系统表达的那部分知识。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就像一座冰山的两个部分,前者浮出海面,后者在下面托起整个冰山。从根本意义上说,只有借助默会知识的力量,人类所有的明确知识才得以发生和发展,人类的知识创新才有根基。默会知识它深深地镶嵌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只有通过在行动中的体验才能达到学会和提高的目的。未来教育的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学生主体性、主动性的发展将显得越来越重要,对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完全是一种主动的学习。因为,无数的实践证明:“实践的技能很难诉诸于文字”、“科学的创新根源于默会的力量”。 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能力培养重在实践。“教育”不应是学校教育的专用词,更不应该是学校的代称;“教育”也不单是书本传授、课堂灌输。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陶行知先生曾批评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