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是如何可能的_一种基于传播的理解
社会是如何可能的:一种基于传播的理解李庆林(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摘要]从传播学的角度,社会可以看成是一种因为传播方式(其中以传播技术最为重要)的发展而展开并由传播方式来组织、同时为适应驾御这些传播方式而组成的某种组织结构,这种结构的复杂性由传播的复杂性来决定。社会是在传播方式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任何新传播技术的使用都扩大和丰富了社会的纹理。社会秩序由传播建立,社会同时又是一个信息控制系统,传播虽然受到社会的控制,但它却是社会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础。[关键词]传播;社会;构成[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8182(2008)0520116204G206社会是如何可能的?这是德籍社会学家齐美尔(G·Simmel)提出的著名问题。[1]经典社会理论家们已经提供了很多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如卢梭的理性契约,斯宾塞的自由竞争,孔德的社会强制力等。从传播学的角度,能否对这个问题提供新的解释呢?本文就是在这方面所做的尝试,基本观点是:社会秩序是由传播建立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控制系统,这个系统的形态是由该社会的传播方式决定的,我们可以通过传播方式把握和变革社会。一、社会秩序由传播建立传播是什么?传播是参与主体把想法(意义)编码并进入传播渠道的一种行为。编码也即“符号化”。传播离不开编码,而编码也即意味着一种外在化表达,所谓“外在化”是指能够为传播者以外的其他人所感知;但是要实现更大程度上的外在化,离不开对这种编码(即传播符号)跨时空的递送,也即需要“媒介”。社会是什么?在我国的古籍中“,社”是指用来祭神的一块地方“,会”就是集会,两个词联用就表示在一定地方集会,举行祭神仪式。后来其意义又延伸为许多人为了一个共同目的聚集在一个地方进行某种活动。[2]从社会这一词的早期意义来看,它是指一群人在一起进行有目的的行动,这与我们今天一般情况下用“社会”这一概念表达的意思差不多,其中包含着一种朴素的交往观念。在不同空间和时间的人之间,传播必然是远距离的、有中介的、分层的和间接的,其联系和交流的方式,比起以面对面为代表的人际传播来讲,必然更为复杂。“时空对交流的限制程度支配着社会可能发展成怎样的形态,其力度之大非常显著。”[3]16为了克服时空对交流的这种限制,人类传播经历了从口耳相传的人际传播到充分利用物质传播媒介(从文字、电话、电报、摄影、录像到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来克服时空限制的漫长过程。与此相应,社会形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具有传播学奠基人之称的施拉姆说“:传播一词和社区(community)一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非偶然。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使人类有别于其它动物社会的主要区别是人类传播的特定特性。”[4]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Ton2nies)在1887年出版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从宏观上将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看作是从社区到社会的演进过程。滕尼斯认为,社区是基于亲族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社会联合。在这种社会联合中,情感的、自然的意志占优势,个体的或个人的意志被感情的、共同的意志所抑制。与此相应,他将由人们的契约关系和由“理性的”意志所形成的联合称为“社会”。因此,人类从社区向社会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从同质性收稿日期:2008-03-05作者简介:李庆林(1968-),男,山西寿阳人,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传播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新闻理论、传播理论。谨以此文献给广西大学80周年校庆。—116—社会向异质性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过程。[5]很显然,不论是社区还是社会,离开了传播行为,人类的意志是不可能联合起来的。“Common(共同的)、Commu2nity(共同体)、Communication(交流)这些词之间的联系不只是词义上的。人们由于他们共同拥有一些东西而生活在一个共同体内。交往便是他们由以拥有这些共同的事物的方式。”[6]对社会进行科学的研究,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的事情。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社会中交往因素的科学把握。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马克思说“: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7]没有人们之间的交往,便没有社会。马克思从互相联系的角度来分析一个民族的内部结构和社会制度,他说“:一个民族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8]25而社会制度“这种存在状况只不过是各个人之间迄今为止的交往的产物”。[8]122马克思曾对小农缺乏组织联系的特点作了非常生动的比喻,说他们“便是由一些同名数相加形成的,好像一袋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那样”。他说“: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