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成都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政策导向研究.doc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成都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政策导向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成都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政策导向研究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实践与政策导向研究 ——以成都为例 成都市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实践与政策导向研究课题组 [内容提要] 引导农村劳动力人口合理有序转移,带动人口空间的合理布局,统筹城乡人口协调发展是进一步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成都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实践,对成都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问题及难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成都市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空间预测,提出未来成都市推进农村劳动力人口合理有序转移的政策发展导向,以期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人口管理体制表1 成都市200—2008年农村劳动力变动趋势 (单位:万人) 年份 200年 2008年 200~2008年增减 农村劳动力资源 .25 406.85 87.40 农村从业人员 39.01 329.51 65.50 农业从业人员 22.88 171.94 50.94 (三)从全市区域分布看,成都市城市发展圈层特征明显,从外向内,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第三圈层农村劳动力资源占全市总量的57.52%;第一圈层仅占全市的5.42%(见表2)。 表2 2008年各圈层农村劳动力资源比重 (单位:%) 一 圈 层 二 圈 层 三圈层 锦江区 0.59 龙泉驿区 4.91 大邑县 5.95 青羊区 0.57 青白江区 4.63 蒲江县 3.28 金牛区 1.23 新都区 7.67 新津县 3.73 武侯区 0.95 温江区 2.89 都江堰市 6.72 成华区 1.58 双流县 11.47 彭州市 10.11 高新区 0.48 郫 县 5.50 邛崃市 7.70 金堂县 11.24 崇州市 8.79 合计 5.42 合计 37.06 合计 57.52 (四)从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规模看,呈逐年递增趋势。从1997年的154.1万人上升到2008年230.1万人,年均增长3.7%。从各圈层劳动力转移来看,二、三圈层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占农村从业人员的比重较高,总体上,第二、三圈层各区(市)县劳动力转移比重均达到50%以上。 成都(%) 全国(%) 20岁以下 9.4 16.1 21-30岁 27.5 36.5 31-40岁 39.8 29.5 41-50岁 15.8 12.8 51岁以上 7.5 5.1 (五)从文化构成来看,成都市农村转移劳动力人口文化素质略高于全市农村人口平均文化水平。转移劳动力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占总数的79%,接近全国80.1%的平均水平(见表5)。 表5 成都农村劳动力人口与农村转移劳动力人口文化结构比较(%) 成都市农村劳动力人口文化构成 成都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文化构成 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文化构成 文盲及半文盲 2.8 0.5 1.2 小学 24.4 20.5 18.7 初中 58.3 67.7 70.1 高中 13.1 10.0 8.7 大专及以上 1.4 1.3 1.3 (六)从转移产业去向看,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呈明显的多元化分布特征。全市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三个集中”为抓手,不断探索和完善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模式。“工业集中+工业园+技能培训”的转移模式各级政府结合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大力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提高了产业集聚度,使工业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失地农民和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入产业园区成为企业职工,实现了身份的转变和收入的增加。 “人口集中+城镇化+劳动力人口转移”的转移模式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挖掘各级城镇发展所形成就业需求对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的作用,引导农民向市民转变。 “劳务经济+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的转移模式发展劳务经济,积极拓展市外劳务输出基地向发达地区进行劳务输出加强劳务输出的组织培训基地和劳务输入的就业安置基地建设,打造劳务品牌完善服务体系,促进劳务输出有序发展。 “土地集中+现代农业+公司+合作社”的转移模式土地的合理流转推动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的专业化生产,促进农村生产资源优化配配,提高农业生产力促使人口实现非农化和城镇化转移从而实现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本土化。 () 一是统筹城乡的制度和政策创新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和保障人口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在全国率先破除了农村劳动力人口流动的制度障碍,实行统筹城乡的户籍管理制度,解除了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刚性制度约束。农村生产经营制度的创新城乡统筹中推动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推广了基于土地确权基础上的土地流转制度,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的后顾之忧。统筹城乡就业的政策创新致力于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劳动力市场,在就业培训、就业援助、就业信息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创新,为农村劳动力人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