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8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护理体会
48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对我院48例肾移植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采取专科护理、心理治疗,同时加强药物管理及综合治疗。使肺部感染患者治愈40例,总治愈率83.4%,死亡8例(其中3例放弃治疗),总死亡率16.6%。结论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多发生于术后6个月内,病原体呈多样性,合并症出现较多,病情进展快,死亡率较高,因此对肾移植术后有肺部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肺部感染的防治,以提高术后长期生存率。加强对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无菌观念和消毒隔离。
[关键词] 肾移植;肺部;感染;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0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49-02
肾移植患者术前绝大多数伴有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经历了长期血液透析,加上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使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加之激素、抗生素等药物的应用,易导致各种感染的发生。肾移植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5-24倍。肺部感染的病因仍以细菌感染(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氏菌肺炎亚种等)为主,其次为真菌及病毒。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对肾移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应严密观察,一旦伴发败血症,病情可急剧变化,导致休克,病死率高。据文献报道[1-2],肾移植术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13%-70%,感染部位多为呼吸系统[3],感染的病原包括:细菌、霉菌、病毒、原虫以及混合感染等[4]。肺部感染已成为肾移植术后患者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和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1-2]。对于该类患者的护理既应遵循重症感染的原则,又要体现肾移植护理的专科特点。现将我科48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11年6月我院器官移植科发生48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其中男性25例(52%),女性23例(48%),年龄20-70岁,平均(45±12.4)岁,30例为尸体供肾,18例为亲属活体供肾。其中治愈40例,8例死亡(其中3例放弃治疗),其余均死于呼吸衰竭。所有患者采用三联药物治疗,包括环孢素或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和糖皮质激素。所有受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并取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符合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
1.2 治疗方法 立即停用吗替麦考酚脂胶囊、泼尼松片。取半卧位,物理降温,高流量鼻导管吸氧,补充热量,维生素等。感染多为混合性,故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即抗细菌、抗病毒、抗支原体、抗霉菌、抗肺孢子虫等联合用药,一旦病原菌确定,即采取敏感抗生素对症用药,且疗程、药量要得当,以防病情延误或药物副作用的发生。肺部影像学检查病灶明显吸收,症状明显改善后,抗生素逐渐递减直至临床痊愈,而抗排斥药在病情好转后要及时添加,以防移植肾排斥。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尽量安排单间,限制探视和陪护,病房内每日2次定时空气消毒30min,床头柜、凳用含氯消毒液擦洗1次/d,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拖洗2次/d,病房需每天开窗通风,通风时注意室温在20℃,湿度60%,保持床单和患者衣物的清洁干燥,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必须戴口罩、帽子,并更换隔离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同时注意病人保暖,避免受凉。
2.2 生命体征的观察 肾移植术后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加之高热,病情危重。发热多始于凌晨,多出现寒战后发热,以稽留热居多,维持数小时,出汗后下降。鉴于患者发热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夜间应加强巡视患者病情,每1-2h监测体温1次,体温37.5℃时,及时行物理降温,38℃物理降温无效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药物降温。护士要注意患者在降温后有无虚脱现象,肾功能正常患者鼓励其多饮水,进食高热量软质饮食,应少量多餐,增加体能。及时更换湿衣物及被服,保持床单元干燥、清洁、平整。发热时伴有胸闷、气短伴呼吸困难,应密切注意呼吸的频率、口唇皮肤颜色、心脏波形、血氧监测及必要时行血气分析。缺氧严重时可给予双侧鼻导管、面罩吸氧。发现患者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下、出现呼吸衰竭症状时,应给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血二氧化碳饱和度值变化。
2.3 呼吸道及呼吸机管理 随着病情进展,低氧血症呈进行性加重,一般氧疗很难取得满意效果,因此必须采用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在机械通气的使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注意患者胸部起伏度和节律性是否与潮气量相等,缺氧症状有无改善。特别是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或翻身等生活护理时注意呼吸机的报警信号及报警原因。严格监测PaO2,SaO2和PaCO2值变化。②气管导管应固定,避免导管随呼吸运动上下滑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