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6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研究和探析.doc

6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研究和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研究和探析

6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研究和探析   摘要: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南充市中心医院2011-2012年收集的6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岁以上老年人不良反应病例数最多(20例,32.79%),47例在用药当日即发生不良反应(77.05%),61例不良反应是由6类19个品种所致,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24例,33.33%)。结论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多,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规范合理用药,加强监测和预防,从而确保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医院药学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4-0114-03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技方法,在中药传统制剂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与传统中药剂型相比,具有疗效可靠、起效快、剂量准确等优点,特别是在危急重症的抢救过程中发挥着其他剂型难以替代的作用。但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频发的不良反应(ADR)对其临床应用也产生了负面影响。笔者通过对南充市中心医院(三级甲等)2011-2012年发生的6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其发生原因作一探讨,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资料来源于南充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收集的ADR病例报告共167例,其中中药注射剂ADR报告61例(36.53%)。采用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1],对收集到的中药注射剂ADR病例按患者性别、年龄、发生时间和损伤器官系统分布等指标,与所涉中药注射剂品种和ADR表现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61例中药注射剂ADR病例中,男性29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53.42岁,60岁以上老人发生ADR所占比例最高,为20例(32.79%)。详见表1。61例所涉的中药注射剂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 2.2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61例中药注射剂ADR中,有47例(77.05%)在首次用药当日即发生,其中31例为用药后30 min内发生;ADR发生最快者为3 min,最晚为用药第10日。详见表2。 2.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药品种类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进行分类统计,出现ADR的中药注射剂共涉及6类19个品种,其中理血、清热、祛痰剂导致的ADR最多,共计52例(80.00%)。详见表3。 2.4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不良反应分类法将61例中药注射剂ADR按其累及器官和临床表现分类[2],共涉及6个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损害最为多见(55.56%),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和各种皮疹、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胃部不适等,另涉及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详见表4。 2.5 不良反应级别及转归 按ADR级别分类,61例中一般不良反应60例(98.36%),新的药品不良反应1例(1.64%),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经停药或治疗后,49例(80.33%)治愈,12例(19.67%)好转,无后遗症和死亡病例。 3 讨论 3.1 个人因素与不良反应 从表1可看出,61例中药注射剂ADR中男性29例(47.54%),女性32例(52.46%),无明显性别差异。从年龄分布看,60岁以上老年人ADR发生率占比最高(32.97%)。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器官开始衰竭,机体代偿能力下降,使其发生ADR的危险性增加,相关研究也证实ADR发生率和老年患者的年龄呈正相关[2]。另外,老年人因各系统、器官功能衰退,合并用药较多也会增加ADR发生率[3]。故对老年人的治疗,应遵循“用药宜少不宜多,疗程宜短不宜长,用量宜小不宜大”的原则。在不影响临床疗效的前提下,对老年人一定要慎重选用中药注射剂。 61例中药注射剂ADR病例中,4例(6.56%)既往有家族或个人药物过敏史。同一剂量的同一药物大多数患者能耐受,少数则会出现不良反应,过敏体质患者ADR发生率远高于常人[4],故对过敏体质和有食物过敏史的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应当慎重,使用后应密切监测其可能发生的ADR。 3.2 药物原因与不良反应 本次统计结果显示,61例中药注射剂ADR是由6类19个品种所致,累及人体6大系统,说明中药注射剂ADR具有多发性和普遍性,以及临床表现多样性。这可能和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3.2.1 成分复杂 中药制剂大多是复方制剂,由多味中药组成,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