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秋江待渡图》艺术母题和精神意蕴探赜
《秋江待渡图》艺术母题和精神意蕴探赜 摘 要:本文以钱选代表作《秋江待渡图》为个案,分析其形式语言及背后的艺术母题,探讨其画中隐含的隐逸情结和对“桃花园”般理想世界的憧憬,并进而对画史上“待渡”这一题材做出纵向梳理和精神探赜。
关键词:秋江待渡;钱选;艺术母题;隐逸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034-02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主要画种;待渡,是山水画中一个常见题材。画史上钱选等先后对待渡场景有过表现,为何如此多的画家均乐衷于此,此题材背后是否有一个共同艺术母题,这些作品异同在何?学界目前尚乏人问津,本文对画史上的待渡图进行一个纵向梳理,以钱选《秋江待渡图》为个案,联系画家生平并运用图像学的方法,试寻其创作的艺术母题及所寄托的意蕴情感。
现将画史上待渡题材作品整理如下:王维《雪景待渡图》,董源有《雪景山待渡图》《雪浦待渡图》,关仝有《山溪待渡图》,李成有《密集雪待渡图》,许道宁有《秋江晚渡图》,钱选《秋江待渡图》,盛懋《秋江待渡图》,仇英亦有《秋江待渡图》。
一、《秋江待渡图》的图式分析
《秋江待渡图》为元代画家钱选所绘,纸本设色,纵26.8cm,横108.4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采用诗、书、画相结合的形式,卷后有钱选自题七言绝句:“山色空?翠欲流,长江浸彻一天秋。茅茨落日寒烟外,久立行人待渡舟。”引首处有乾隆御题“秋江待渡”四大字,曾为《式古堂书画汇考》、《大观录》等著录。此卷描绘江南山水,画面起首处一红衣人独立待渡,翘首远眺,身后有几株红杉树,中央是大面积留白,江水浩淼苍茫,画面上方秋山连绵,从右至左逐渐隐退,右岸是房舍数楹,山林小径,一条小船刚刚从河岸驶离。
此图以平远取势构图,画面的左,上,右方为山,中间为水,整体呈半包围状,似一个倒置的“U”形。画幅中大胆留白,营造一种空灵迥绝的世界,茫茫江面似在暗示渡过的艰辛。朱良志评价说,“行人目断东南方,这方位也是有讲究的,东南自是神仙窟,岂可一点尘埃飞,那是仙灵的世界。”可见,在布局方位上钱选也精心考虑。此画虽为青绿山水,但用色简淡雅致,并无二李,二赵般?丽辉煌,此画践行了钱选“士夫画”的艺术主张,注入了文人画的意兴情趣,体现了元人“尚意”的特点,整体意境苍茫,静谧悠远。
二、待渡图的艺术母题与生成机制
为何钱选在内的众多画家均乐衷于“待渡”这一题材的表现?笔者认为原因有两方面:其一,王维,董源,钱选等大多生活在水乡泽国的南方,凭舟而渡是当地主要的交通工具,成长经历与生活环境给他们带来丰厚的创作素材;其二,此类画家们自身的遭遇与陶渊明颇为相似,厌弃尘世,向往一个美好恬静的理想世界,并把陶所描绘的“桃花园”作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和创作母题。
1.文献资料中看出,东晋后钱选等画家把陶渊明作为精神和行为上称颂仿效的楷模。陶渊明嗜酒,而钱选则有非酒后方以画的习惯,戴表元谓其“酒不醉不能画,……惟将醉醺醺然,心手调和时,是其画趣”。钱选在宋亡后烧毁家藏大量经书,而这其中不乏有陶潜所著之文。
2.待渡图画面元素和叙事结构与《桃花源记》极为吻合。钱画中,起首处是一立人,右侧为岸,左侧略显萧索,右侧房舍掩映,高山戛然而止,似画外有画。陶文中也出现了人,小船,小溪,房舍等这些要素,“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山洞另一侧显然更富足美好。其次,二者的叙事结构都是由一地到另一地;在由一地到另一地的过程中,二者过程都极为不易,武陵人“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钱画中待渡者要渡过苍茫江面,只不过钱把小溪山洞换成了江水而已。
3.画家生活遭遇,精神诉求与陶及其相似。陶渊明不满荒淫腐朽的东晋王朝,壮志难酬;南宋灭亡后,钱好友赵孟?入朝为官,钱选却 “不管六朝兴废事,一樽且向画图开”,终日卖画维生,不肯仕元。钱选画中的“待渡人”实际上也是自己的写照,厌弃污浊尘世,对现世不满,其和陶渊明《桃花源记》所传达出的隐逸情结极为吻合。
4.其它陶渊明题材的绘画作品可作佐证。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归去来辞图》,以及《陶渊明像》,《扶醉图》等都是对陶渊明本人或其文其事的表现,可见,陶渊明是当时画家十分乐于表现的一个题材。
综述之,陶渊明对其后的画家影响甚为深远,待渡图这一题材作品实际上是依据名篇《桃花源记》为艺术母题创作而来,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画家们的隐逸愿望和对彼岸世界的向往。
三、待渡图的精神探蕴
1.桃花源情结,寻找彼岸的理想世界。画史上待渡图中的“待渡者”实际是画家的自身写照,而那茫茫江面好似所处尘世,渴望渡到彼岸即是画家对心中理想世界的向往。在传统山水画中,很有意思的现象是,画面中一定会出现房舍,小桥,小船,小径这些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he Research on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 Micro―video Learning Resources.doc
- The Sparrow & the Hawk麻雀和老鹰.doc
- The symbolism in The Egg《鸡蛋》中象征意义.doc
- those后接定语六种类型.doc
- Three―Dimensional Path of Cultivating Belief in Marxis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Ethnic Areas.doc
- Top 10 World’s Best Countries to Live in世界上最适宜居住10个国家.doc
- TQM思想指导下港口设备管理.doc
- TRAIL、c―FLIP在大肠癌和转移淋巴结中表达和意义.doc
- TRIZ理论在提高转炉出钢口寿命解决方案中应用.doc
- TRPV1和中药止痛作用探究进展.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