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红楼梦》伊藤漱平译本译注形式.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红楼梦》伊藤漱平译本译注形式

《红楼梦》伊藤漱平译本译注形式   摘 要:译注是文学翻译中细微而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既可以保持原作的格调雅趣,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欣赏作品。本文以伊藤漱平译《红楼梦》中的译注为例,通过译文例子对译者的注释策略进行讨论,以《红楼梦》日译实例为依据,考察王忠亮提出的译注的释源、深化和追加三种功能在译文中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译作注释;释源;深化;追加 1、引言 译作,特别是文学翻译,常有译注。译注或是对罕僻地名、人名、文化背景略作解说,或是对译文处理加以交代,以方便译文读者阅读理解。我国资深翻译家王忠亮指出,在文学翻译作品中,每当涉及原作的文化风俗、历史背景以及语言表达特点等问题时,译者常在“引用”“替换”的同时做某些说明,这就是所谓的“译注”。译注是由译文读者与原著之间的文化差异产生的必然现象,同时又是丰富本国语言、固定外来新词的有效手段。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各国之间语言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译注作为对原作信息内容的补充,愈发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译注不仅能对作品的表达起补偿作用,使读者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原著,获得同原著读者一样的艺术感受,更能让读者直观地了解被译介国家独特的文化和观念。译注的重要性早就引起中国译介研究者的关注。1991年,王忠亮就提注释的作用可分为:释源、深化、追加三种形式。强调注释不仅能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更是文艺美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将通过对《红楼梦》伊藤漱平译中译注实例的分析,对这三种形式进行具体讨论。 2、释源 王忠亮所说的释源,是指对原著所述的文化风俗、历史背景、特有事物等的解释,对原文同译文的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所做的处理说明,对原著所引外文的解释等。众所周知,《红楼梦》这部作品是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瑰宝,其中蕴含极为丰富的的文化内容。作品场面浩大,涉及历史典故无数。可见,要向外国读者介绍这样一部复杂的作品,不加适量的译注是不可能做到“尽责于原作,尽责于读者”,使译文读者感受到同样的艺术效果的。例如: 例1.《红楼梦》第九回:好,你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我不能送你了。 译文:なによりのこと。こんど塾へいらっしゃったら、それこそいまに月の?居で桂を手折りなさるわけですものね。ではわたくし、もうこのまま失礼してお送りしませんから。 这句话是林黛玉对贾宝玉说的。“蟾宫折桂”这一成语,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科举考试时代用以比喻“应考得中”的。对于例1,伊藤漱平在进行直译的同时,在章回文末对“蟾宫折桂”注解如下:「折桂」とは科?の?人合格をいう。桂は木榍?。晋の??が?良に?げられ?策第一に及第したとき、わが身を桂林の一枝に比して?った故事(『晋?』???)に基づく。如果少了这个注解,译文读者不仅难理解这句成语的真正含意,更不可能从中把握说话者的心理感受。 例2.《红楼梦》第六十一回:凤姐儿道:“……又道是苍蝇不抱无缝的蛋。虽然这柳家的没偷,到底有些影儿,人才说他。 译文:熙?のいいますには「……それにまた『割れ目なしの?卵には?も寄らぬ(火のないところに?は立たぬ)』の?もある。あの柳の内?さんも盗みこそ?かなかったにせよ、やはりどこか後ろ暗いところがあって、そんな?判が立ったものに?いないわ。 例2伊藤也采取了对原文语句进行直译的方式,不同之处在于,为了让读者对原文有更深刻的理解,译者在译文旁边又加上了意义相近的日语谚语“火のないところに?は立たぬ”。这一添加让读者真正理解了话语的含意,同时也让读者领会到原文的语言文化特色,可以起到丰富译文语言的作用。 3、深化 对原著中采用以语音,词汇特征为修辞手段的地方,须以创造性替换手段予以复制并加注阐明(有时也可以直接括注于该现象之后)原文的“言外之意”、“潜台词”须加译注以点破与指明。这就是王忠亮所指的“深化”作用。 《红楼梦》原作中从人名到地名,从诗歌曲赋到对联谜语,无一不通过语音或词汇特征为修辞手段的,因此译作中相关的译注就随处可见。如第五回中的“金陵判词”,即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所看到的金陵十二钗、副册以及又副册上的十四首带画的诗词。这些诗词巧妙地运用了隐喻、典故、双关、字谜等修辞格来暗示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结局。伊藤漱平在处理这些文字时,多采用直译加译注的方法。日语中汉字的使用,为《红楼梦》的日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像藏字和拆字诗这样的双关诗词,译者在译文中只要保留原字就可以起到传达言外之意的效果。然而,日语中的汉字字形虽与中文的差异不大,然而发音却相去甚远,为了让译文读者更深入的了解作品的内容和原文作者的良苦用心,伊藤还是在译文后面加上了详细的注解。 正册第一首“玉带林中挂,金簪雪中埋(玉?は林にかかりて,金钗は雪にうずもる)”句中的“玉带林”反过来正是“林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