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老子指归》道家美学思想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子指归》道家美学思想探析

《老子指归》道家美学思想探析   [摘 要] 严君平所著《老子指归》中的美学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关于道和美的观点,在经历了西汉盛世的衰平末年,严君平的这一著作更明显的展示了道家美学的思想。道家美学思想的特点是其理论隐藏于道家哲学之中,这些所隐现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意识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爱美之心和美育思想。《老子指归》认为美隐藏于道中,以无为追求“道”,在生命中体验“道”,它以道为美的,强调以虚静无为的审美方式体验生命所展现的最自然、最原始、最本真的生气之美。 [关键词] 严君平;《老子指归》;道家;美 【中图分类号】 GC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258-2 一、对老庄美学本体论的继承和发展 严遵,名遵,字君平,西汉末期人,隐居于蜀郡成都,今成都郫县,是西汉著名的道学家、思想家、隐士。严遵一生淡泊名利隐于闹市之中,以卜筮惠人“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亡不通,以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余万言。”严君平学识渊博、文满天下,其道家美学思想主要集中于《老子指归》当中,《老子指归》现流传下来有两个版本,一种是道藏本、怡兰堂本,为七卷本,前六卷已经遗失,现存卷七至卷十三,名为《道德真经指归》;一种是胡震亨本,为卷六本,从卷一至卷六,名为《老子指归论》,但此版本没有经文,只存说目。这里我主要以道藏本《道德真经指归》为基础对其道家美学思想进行研究。 严君平的《老子指归》不是以为《老子》作注的形式成书的,而是以《老子》为基础对其要旨的继承与发挥来解读《老子》的专注,在《华阳国志》中就有记载“逮至西汉,蜀人严遵雅性澹泊,学业加妙,专精大《易》,耽于《老》《庄》,著《指归》,为道书之宗。”由于这些渊源严君平在美学思想上他也继承了老庄的道家“道-美”思想。 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之初处于混沌状态,道,道就作为一切事物的源头。同样道也作为一切美的源头,道是最高的哲学兼美学的范畴,“一”是美的整体概念。一生二,形成美的两个元素即阴阳,二生三是阴阳而元素融合并分享道的概念所形成的的,由此才三生万物,具有美元素的事物才得以产生。这就是我们对老子美学思想产生的理解,道最为最高的美学范畴和美学境界,它是一切美的源头,是万物之美的始祖。严君平的《老子指归》在秉承老庄的哲学思想的同时,也继续发扬了老庄的这一美学思想。他与老子一样首先阐释“道”的本体论,对《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进项了详细的解释和规定,并由此而衍发其他观点。 严君平在《老子指归》第七卷中说:“一者道之子,神明之母,太和之宗,天地之祖……不曲不直,不先不后。高大无极,深微不测。上下不可隐议,旁流不可揆度。”丛这一段话中可以看出,道的第一个阶段是“一”,处于“太初”的原始阶段,它的特征是“恍惚”、“混沌”“冥冥”的原始状态,美在这个时候也是混沌不所依托的。一生二,“二物并兴妙,妙纤微,生生存存,因物变化,滑淖无形……不可逃以形,谓之神明。”在此时虽浑浊但阴阳已对立,阴阳和谐之美已经逐渐诞生。二生三,“三物俱生,浑浑茫茫,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搏之不得其绪……阴阳始别,和气流行,三光运,群类生,有形脔可因循者,有声可见闻者,谓之万物。”在这个阶段万物已经从无到有,形成了丰富多彩,种类庞杂的绚丽世界,“天地自作,群美相随,万物自像”美已经伴随着道的衍生而产生了,它也不再是一个混沌个概念,万物已经开始分享美而成为美的事物。 严君平在《老子指归》中没有明确的规范美的定义,但在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所认为的美是一种跟“道”一样抽象的、纯粹的美,这里就是继承了老庄美学思想,“道”衍生美,体验美的过程必定能体验道,分享“道”的事物必定也能展现美,在这里美并不是一个概念附着于具体事物或现象当中,使其具有美的性质,而是抽象的美与具体事物相结合才形成了美,美的概念与具体的事物是不可分离的。这种美是具有物质性的美,是道的自然属性,这一观点就发展了老庄的美学思想。 二、体验美的方式即虚静无为 西汉末期正处于衰平之世,社会矛盾急剧恶化,政治危机也极为深重,士人对压力的感知绝望不仅限于西汉前期对专制体制的整体、朦胧感知,而是具体深切的,甚至是直接的和生命相关联。所以热心社会的有识之士,目睹世风日败,大厦将倾,悲愤嫉俗而无可奈何,转而清净自守,恬淡遁世,用虚静、无为来看待世事。严君平就是西汉末期著名的隐士,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他所看重的就是虚静无为,以虚静无为来对待世事,体悟“道”感受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返璞归真保持当时士大夫的人格尊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受老庄思想的影响。 严君平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