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七水浸液对不同玉米品种化感作用
三七水浸液对不同玉米品种化感作用 [摘要] 利用不同浓度三七茎叶、根水浸液对三七产区常见作物玉米的3个不同类型品种进行化感作用生物测定,结果表明:①三七茎叶对玉米的化感作用强于根部;②玉米幼苗生长阶段比种子萌发阶段更易受到化感物质的影响,玉米的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更为敏感;③常规品种白糯1号对三七化感作用的敏感性最强,杂交种云瑞1号和鲁三3号的敏感性较弱,更适合与三七轮作。
[关键词] 三七;玉米;水浸液;化感作用;轮作
同一种植物或近缘植物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多年种植以后,即使在正常管理情况下,也会出现生育状况变差、病虫害严重、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的现象,称为连作障碍(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1]。目前我国约40%的植物类药材供应主要依靠栽培品种,大多数栽培品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连作障碍问题,有些相当严重。连作障碍以往的研究对象多为大豆、花生、烟草、果树和一些保护地蔬菜,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相关研究相对较为薄弱。引起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有土壤理化性状改变、土壤生物学环境变化以及药用植物的自毒作用等3个方面[2]。轮作是生产上恢复土壤地力、减少病虫害,减轻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重要措施,而轮作植物的选择是建立合理轮作体系,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础。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 Chen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为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降低血脂、疗伤和强壮滋补功效[3]。云南文山的三七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90%以上,是三七的主产区[4]。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三七药用价值认识的逐渐加深,其需求量进一步加大,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调查显示,栽种过三七的地需间隔8~10年左右才能重新种植,连作表现为植株基本全部死亡,缩短轮作年限则表现为发病严重和保苗率低,致使产量低、质量差。
连作障碍问题已成为制约三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当地主要采用与其他植物轮作来缓解这种状况。但长期以来,对于轮作植物的选择常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本文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模拟雨雾淋溶途径,研究三七水浸液对其产地常见重要农作物玉米Zea mays L.的种间化感作用,同时比较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敏感性差异,以期为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筛选适宜的轮作植物品种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1 材料
供体材料为二年生三七植株,采自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江那镇郊址村,文山三七研究院砚山试验场内。采后冲洗干净,按照茎叶和根两部分分开,于室内风干、粉碎备用。受体为3个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分别为白糯1号(常规种)、鲁三3号(外地引进杂交种,白粒)和云瑞1号(当地杂交种,黄粒),均购自当地农资市场。
2 方法
2.1 水浸液制备
称取适量三七茎叶粉碎物,室温(20~25 ℃)下蒸馏水浸泡36 h,过滤,制得0.167 gmL-1(相当于1 g干材料浸于6 mL蒸馏水中)浓度的母液,然后取部分母液稀释成0.083,0.033,0.017 gmL-13个质量浓度的水浸液,冰箱低温保存待用。根水浸液制备方法同上,质量浓度设为0.15,0.05,0.01,0.005 gmL-1。
2.2 发芽试验
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用3%的次氯酸钠(NaClO)溶液表面消毒处理5 min,经蒸馏水反复冲洗后均匀播于装有河沙(105 ℃高温灭菌,30 g/皿)的无菌培养皿(Ф=90 mm)中,20粒/皿。将不同浓度的三七茎叶(根)水浸液各20 mL添加到相应的培养皿中,同一浓度设3次重复,以蒸馏水作为对照。将培养皿置于室内自然光照下,25 ℃恒温环境内培养。播后次日开始,每天记录萌发的种子数,并及时补充等量的水浸液或蒸馏水,使河沙保持湿润。连续观察10 d,计算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等,实验结束时考查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2.3 指标测定及数据处理
2.3.1 发芽指标测定 玉米种子播后3 d统计发芽势,发芽势(GP)=(萌发的种子数/播种数)×100%;播后6 d统计发芽率,发芽率(GR)=(萌发的种子数/播种数)×100%;计算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日数,发芽指数(GI)=Σ(Gt/Dt),其中Gt为t日内的发芽数,Dt为相应的发芽天数[5-7];平均发芽日数(MLIT,d)=Σ(Gt×Dt)/ΣGt [7]。
2.3.2 生长指标分析 发芽实验结束后,调查每皿的存苗率=(现存幼苗数/播种数)×100%。每皿选择整齐一致的幼苗10株,考查其生长情况。采用常规方法测量苗高、根数、最长根长以及叶片数,之后将植株吸干表面水分,按照地上部、地下部分开,称取鲜重;然后再分别置于烘箱内,60 ℃下烘至恒重,在精度为0.001 g的天平上称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