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七星瓢虫对豌豆蚜捕食功能反应.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星瓢虫对豌豆蚜捕食功能反应

七星瓢虫对豌豆蚜捕食功能反应   摘要: 为了解七星瓢虫控制苜蓿上豌豆蚜的能力,在实验室智能人工气候箱,于培养皿中放入其不同龄幼虫和不同头数进行培养,最后测定了七星瓢虫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七星瓢虫4个龄期幼虫和雌雄成虫的功能反应均符合功能反映曲线Holling?Ⅱ型;七星瓢虫雌成虫的攻击率最大,处置时间最短;同一发育时期的七星瓢虫在豌豆蚜不同密度时的捕食量差异显著;根据捕食功能反应数据,该模型预测了七星瓢虫1~4龄幼虫及雄、雌成虫对豌豆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是5.7、11.5、32.1、59.5、57.1和76.9头/d。 关键词: 七星瓢虫;豌豆蚜;功能反应;捕食 中图分类号: S 43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5500(2012)01?0012?07 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是苜蓿(Medicago sativa)上重要害虫之一,在全国及世界各地均有分布;豌豆蚜喜欢聚集在苜蓿的茎上和顶部嫩叶、嫩芽上取食,分泌蜜露,并传播苜蓿花叶病毒,降低苜蓿的品质和产量\[1\]。防治豌豆蚜的常用方法是喷洒化学农药。但使用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害虫抗药性上升等问题,因而生物防治受到人们的重视。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是中国苜蓿田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对多种蚜虫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如应用得当,可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七星瓢虫捕食苹果蚜(Aphis citricola)、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萝卜蚜(Lipaphis enysimi)、桃蚜(Myzus persicae)、刺槐蚜(Aphis robiniae macchiati)、狭冠网蝽(Stephanitis anagustata)等\[2-7\]进行了较多研究,但有关七星瓢虫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苜蓿上豌豆蚜的控制作用目前国内外报道较少。 功能反应描述了捕食性天敌在不同猎物密度时的捕食率,而捕食率决定了捕食性天敌调节猎物种群的作用和效率。生态学家把功能反应曲线划分为3种类型\[8-10\]:Type I,Type II和Type III。大多数研究表明,瓢虫的功能反应一般为Type II型,如多异瓢虫(Hippodamia(Adonia) variegata)\[11-15\],七星瓢虫\[3,16\],小十三星瓢虫(Adonia variegata)\[17\],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18\],十三星瓢虫(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12\];但有报道异色亚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捕食松大蚜(Cinara)的功能反应为Type III\[19\],七星瓢虫捕食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为Type I功能反应\[20\]。所以瓢虫对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并不完全相同。 为了解七星瓢虫捕食苜蓿上豌豆蚜的能力和功能反应,评价其控制该种害虫的能力,试验测定了七星瓢虫不同发育阶段对豌豆蚜的捕食能力和功能反应类型及相应参数,取得了预期结果。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七星瓢虫雌雄成虫于2009年5月采自甘肃农业大学试验基地紫花苜蓿田,于笼中(60 cm×150 cm)饲养并食喂豌豆蚜,环境条件为温度25±2 ℃,湿度50%±10% (RH),光暗比14 h∶10 h(L∶D);让雌雄成虫自由交配、产卵,24 h后收集卵,并转移至培养皿(直径9 cm,深1.5 cm)培育,培养皿内放1枝带有2~3个复叶的苜蓿茎,茎基部用脱脂棉保湿;七星瓢虫各龄幼虫的培育条件同卵,并饲喂豌豆蚜;七星瓢虫的卵及各龄幼虫均饲养在RXZ?300C智能人工气候箱(温度25±1℃,湿度70%±7%(RH),光暗比14 h∶10 h (L∶D),光强11 000 lx。 饲喂的豌豆蚜采自甘肃农业大学试验基地,饲养在盆(高15 cm ,直径10 cm)栽猎人河苜蓿上,环境条件为温度20±3℃, 湿度50%±10%(RH),光暗比14 h∶10 h(L∶D)。 瓢虫成虫和豌豆蚜均饲养在培养室内( 3 m× 4 m× 5 m)。 1.2试验设计 七星瓢虫各龄幼虫在孵化或蜕皮10 h后供试;在每个培养皿(直径7 cm,高2 cm)内放入1枝长5~7 cm带有1个复叶的苜蓿茎,茎基部用脱脂棉保湿;然后培养皿分别放入1头七星瓢虫雌、雄成虫(雌虫体型比雄虫大)及1~4龄幼虫,最后放入豌豆蚜(成蚜和幼蚜的混合蚜)。 七星瓢虫幼虫及成虫进行不同蚜虫放入量处理:1龄幼虫蚜虫为5,10,15,20,30,40头,2龄幼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