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两种新型杀线虫剂对黄瓜根结线虫防治试验.doc

两种新型杀线虫剂对黄瓜根结线虫防治试验.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种新型杀线虫剂对黄瓜根结线虫防治试验

两种新型杀线虫剂对黄瓜根结线虫防治试验   摘 要:以10%噻唑磷颗粒剂为对照,研究了VELUM 500悬浮剂、FLU+IMD(180+260)悬浮剂2种杀线虫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黄瓜无明显药害,对环境安全。以FLU+IMD(180+260) 悬浮剂 0.056 mL/株定植时灌根处理防效最优,药后60 d防效达到81.1%,其次为FLU+IMD(180+260)悬浮剂 0.042 mL/株定植时灌根处理,药后60 d防效达到76.5%,生产上建议使用本药剂,推荐剂量为0.042~0.056 mL/株(制剂用量)。 关键词:黄瓜根结线虫;病情指数;防效 中图分类号:S43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04-0061-03 黄瓜根结线虫病是黄州区保护地蔬菜上主要病害,近年来随着蔬菜产业的迅速发展,蔬菜种植规模越来越大,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但随之而来的是品种单一性也越来越高,很多菜农常年只种植一种蔬菜,蔬菜线虫的为害程度逐年增加,尤其是在老棚区的黄瓜、茄子、番茄等作物上,发生更为严重,一般造成减产损失20%~30%,严重地块达50%以上,甚至毁苗毁棚。高温闷棚、低温冷冻、轮作倒茬是防治线虫的有效方法,但在实际生产中受季节等条件限制。生物、化学防治农药高渗阿维菌素或噻唑磷,长期使用效果明显下降。为检验两种新型杀线虫剂的防治效果及探索其使用剂量,特于2013年8月9日进行本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VELUME 500悬浮剂,FLU+IMD(180+260),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 对照药剂:10%噻唑磷颗粒剂,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生产。 防治对象:黄瓜根结线虫。 试验作物:津绿4号黄瓜。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详见表1,每个处理4次重复,共24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20 m2, 小区间及试验田四周设保护行。 1.3 试验地情况 试验在黄州区东湖办事处六福湾村郑灯树家进行。试验地面积667 m2,土壤为灰潮泥沙土,肥力水平中等,pH值7.4,土壤含有机质2.01%,碱解氮 268 mg/kg,有效磷32.9 mg/kg,速效钾118 mg/kg,各小区栽培条件均匀一致。黄瓜于2013年7月3日播种,8月9日移栽,密度6万株/hm2。试验田灌溉便利,栽培管理一致,黄瓜田间长势较均衡,生长管理水平较好。试验期间未使用其他杀线虫农药。 1.4 试验方法 ①处理方法 黄瓜于2013年8月9日移栽,当日晴天,平均温度33.5℃,最高温度38℃,最低温度29℃,相对湿度65%~80%,风力3级。其中10%噻唑磷颗粒剂45 kg/hm2处理,在整地后移栽前,将药剂均匀撒施于畦面,然后人工翻耕;FLU+IMD(180+260)悬浮剂0.056 mL/株、0.042 mL/株,VELUME 500悬浮剂0.03 mL/株、0.02 mL/株这4个处理,先用少量水将药剂充分溶解后,再根据试验剂量加入适量水,在移栽后立即灌根,每株用药液量为400 mL。 ②调查统计方法 移栽后60 d调查,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连续取4株,每小区取20株。根结线虫为害评级标准如下,0级,无根结;1级,根结率(根结占全根系的比例)≤10%;3级,10%50%。 ③药效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病级数)/(调查总株数×最高病级数)×100;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另外,药后1,3,7 d,调查各处理的安全性和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并调查处理是否对植株生长有促进作用。 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分析 从表2可见,药后60 d,FLU+IMD(180+260)悬浮剂 0.056 mL/株、0.042 mL/株定植时灌根处理防效分别达到81.1%和76.5%,与对照10%噻唑磷颗粒剂45 kg/hm2翻耕前撒施处理防效(66.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显示2个处理防效良好;VELUME 500悬浮剂0.03 mL/株、0.02 mL/株定植时灌根处理防效分别为72.4%和67.7%,与对照10%噻唑磷颗粒剂45 kg/hm2翻耕前撒施处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显示3种药剂防效相当。FLU+IMD(180+260)悬浮剂0.056 mL/株定植时灌根处理与VELUME 500悬浮剂0.03 mL/株定植时灌根处理防效差异达显著水平,与 0.02 mL/株定植时灌根处理防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