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比较研究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比较研究 【摘 要】 目的:分析腰一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两种麻醉方式的优缺点,探讨骸关节置换术中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腰一硬联合麻醉法,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为“优”共44例(97.78%),麻醉效果“良”1例(2.22%),无患者出现麻醉无效现象;对照组麻醉效果“优”38例(84.44%),麻醉效果“良”6例(13.13%),有1例患者麻醉效果差,导致手术滞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前采用腰一硬联合的麻醉方式,麻醉起效快,麻醉效果更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是临床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 腰一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中图分类号】 R614;R68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26-01
近年来,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现象频繁发生,使得髋关节置换术广泛被应用。髋关节置换术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通过手术方法将其置换坏死的关节面,达到切除病灶、消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和原有的功能[1]。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老年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但该治疗方法多伴有刺激大、创伤大、出血多等缺点,加上患者多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给手术麻醉工作增加了难度,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为了探讨有效的麻醉方式,笔者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50~80岁,中位年龄为65.5岁;糖尿病30例,高血压36例,冠心病2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资料如下:(1)观察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52~80岁,中位年龄66岁;陈旧性股骨头坏死20例,股骨颈骨折15例,粗隆间骨折10例;合并糖尿病14例,高血压19例,冠心病12例;所有患者行置换术前均采用腰一硬联合麻醉方法进行麻醉。(2)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50~79岁,中位年龄65岁;陈旧性股骨头坏死18例,股骨颈骨折16例,粗隆间骨折11例;合并糖尿病16例,高血压17例,冠心病12例,所有患者行置换术前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进行麻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工作,包括术前8h禁食,术前1h对患者肌内注射地西伴5mg,采用鼻导管给予患者持续供氧3L/min,检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情况。
1.2.1 对照组麻醉操作方法(硬膜外麻醉):取患者侧卧位,在患者椎部位L2 、L3处进行硬膜外穿刺,完成穿刺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cm,随后稍微抬高患者头部,取平卧位给予患者注射1.5%盐酸利多卡因3ml,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局部麻醉中毒或全脊麻征象等,如果出现不良药物反应现象,应当积极采用有效措施解除患者不良应激。随后根据患者麻醉平面分次给予小剂量的0.5%盐酸罗哌卡因,完成麻醉操作。
1.2.2 观察组麻醉方法(腰一硬联合麻醉):按对照组穿刺方法行穿刺成功后,采用25G腰穿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并在脑脊液缓慢溢出以后,以0.2ml/s的注射速度注入10.5%盐酸罗哌卡因,完成下腔穿刺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cm,随后取患者平卧位,再根据患者的麻醉平面分次给予小剂量的0.5%盐酸罗哌卡因,完成患者麻醉工作。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心率情况,如果患者血压急剧下降,应采用静脉注射麻黄碱控制患者血压;如果患者出现心率低于5.5次/min,则给予患者静脉注射阿托品,保持患者心率正常。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麻醉前后5、10、20、30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等各项指标值,同时注意患者术后不良药物反应情况,比如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肝功能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
1.4 麻醉效果评价标准
实施不同的麻醉方法后,评价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等级评价标准为:(1)麻醉效果为“优”:患者肌松状况十分良好,实施手术过程中患者无疼痛感,患者面部神情自然平静,无需其他辅助药物;(2)麻醉效果为“良”:患者自感轻微疼痛,术中出现不适感,给予麻醉性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