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严寒地区客运专线路基防冻胀施工技术研究
严寒地区客运专线路基防冻胀施工技术研究 摘 要:文章结合哈尔滨到大连客运专线路基防冻胀施工技术进行分析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路基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将温度场与变形场进行耦合,分析热作用对路基变形的影响,预测多年后路基中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及路基的变形趋势,了解冻胀可能引起的危害,及时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路基冻胀;变形;预防措施
1 引言
在季冻区,由于温度、水分的存在,使得温度场发生改变,导致土体中发生冰-水相变,这对土体的力学性质影响较大。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路基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将温度场与变形场进行耦合,分析热作用对路基变形的影响,预测多年后路基中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及路基的变形趋势,了解冻胀可能引起的危害,及时提出预防措施。
2 数学模型的建立
一般来说冻胀发生会伴随着路基内热(温度),流(水)的迁移与重分布,因此路基内水-热作用的机理问题可归结为伴有相变的、考虑水分迁移的传热传质问题。
2.1 传热传质数学模型
取连续介质微元体,表面积 ,体积V,建立能量守恒方程:
(1)
其中,qi是热流矢量在i方向的分量,T为温度,t为时间,?籽为密度(即单位体积的质量),Q为单位体积的热生成率,c是比热。由傅立叶定律,热流矢量和温度梯度存在如下关系:
(2)
其中,?姿ij是材料的导热系数,对于各向同性材料,导热系数为常数。
由式1和式2整理得微元体积V内的导热微分方程:
(3)
式中Q为温度变化过程中的热生成(即热源),是温度的函数,其它热物理参数也是温度的函数,如对于冻土而言,其导热系数在正负温度条件下差别极大,可用下式表示:
?姿=f(T) (4)
2.2 边界条件
2.2.1 三类边界条件
在物体外表面?祝上通常有三类不同的边界条件:(1)第一类边界条件,表面?祝T上的温度T是给定的,温度随空间位置和时间的不同而变化,满足函数T=T(xi,t)。(2)第二类边界条件,在?祝q边界上的热流强度q是给定,热流随空间位置和时间变化满足函数■(xi,t)=?姿n■,其中■表示?祝q的外法线方向。
(3)第三类边界条件,在?祝边界上给定边界面周围流体温度和边界面与流体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表达式为:q=h(T?祝-T∞)。
其中,T?祝是表面温度,h是表面对流换热系数,T∞是外界环境介质温度。对流换热系数h通常是流动的速度、流体换热表面的结构尺寸、环境介质的温度、材料热性能系数、表面特征等的复杂函数。
2.2.2 附面层原理
路基表面由于收到太阳辐射、表面水的蒸发和凝结、地面的紊流作用等,路基的换热过程极其复杂,因此路基的表面温度不能作为路基热传导计算的上边界温度,所以需要引入“附面层原理”。所谓“附面层”是指附着于地基上的具有一定厚度的物理层,这一物理层的温度、湿度与上附空气层和下附土层的温度、湿度在大气及太阳辐射作用下具有不连续的突变现象,其中与空气接触的称为上附面层,与土壤相接的称为下附面层。“附面层原理”以变化稳定的附面层底作为上边界条件,摒弃了干扰因素众多的土表面层,提高了路基传热传质计算的可靠性与精度。
2.2.3 上边界条件
根据试验段实测的温度,取路基的上边界条件为表面下0.4m深度处的地温函数。结合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大量研究,一般将地温模拟为正玄函数。同时基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在未来20年,气温在逐渐升高,这一现象也在青藏高原冻土地区得到验证,随着气候变暖,冻土区气温升高,出现了冻土融化现象,因此,在东北季冻区也考虑了气候变暖的影响,假设试验段地温满足标准正玄函数,形式为:
(5)
式中,T为温度;t为时间,天;a、b、c、d和e为待定参数。
根据现场试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实测表面下0.4m处的地温曲线进行拟合分析,求出待定参数。通过拟合,上边界条件为以下形式:
(6)
3 求解方法
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求解。由于路基纵向很长,属于平面应变问题,因此采用平面四边形8节点单元进行网格划分。定义不同土体单元的材料特性,计算区域的边界上施加边界条件,边界条件只考虑温度条件和热流密度条件,热流率条件、对流条件和热生成率条件不予考虑。计算时,首先让原地表边界的温度条件在逐年不升温的情况下计算2年,得到地基内土体各点的初始温度,然后删除地表边界的温度约束,在填筑路基后的新边界上施加逐年升高的温度边界,然后再计算20年。
4 模拟结果及分析
4.1 地温线分析
不同年份相同日期地温曲线见图1。
(a)2013年1月26日 (b)2030年1月26日
(c)2013年4月16日 (d)2030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区县小升初数学试卷(解析版).docx
- TCECS 1240-2023 弃土场工程技术规程.docx VIP
-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共4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df VIP
- 2025年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竞赛规则.pdf VIP
- 最后一片叶子英文剧本.docx
- 地下铁道施工技术课件:基坑的围护结构-排桩.ppt VIP
-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全册各章节课时练习题及章末综合测验 含解析.pdf VIP
- 小时工劳务合同范本(2024版).docx
- 湖北工业大学2023-2024学年第2学期《高等数学(下)》期末试卷(A卷)附标准答案.pdf
- 河道开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84页).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