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古代主要草原保护法规和其思想对现代草原保护工作启示.doc

中国古代主要草原保护法规和其思想对现代草原保护工作启示.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主要草原保护法规和其思想对现代草原保护工作启示

中国古代主要草原保护法规和其思想对现代草原保护工作启示   摘要: 中国是一个草原大国,具有悠久的草原管理历史。约1万年前,中华大地在渔猎生存方式中逐渐出现了原始畜牧业的萌芽,距今4 000年,出现了游牧部落,但有文字记载的天然草原管理思想出现得比较晚,蒙古族在元朝前后制定的法令起到了管理国家和保护生态的双重作用;藏族从宗教思想、法令及民风民俗方面内容丰富,有效地保护了青藏高原生态和人文环境;由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其法令也非常重视草地畜牧业保护。这些草地生态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更对现代草地生态保护有一定借鉴作用;并从加强草原执法、加大宣传和增加投资等方面对当前草原建设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 草原;保护;法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 S 8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5500(2011)05-0085-07 中国是一个草原大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4亿hm2,草原面积居世界第2位。丰富的草原资源为我国草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中华文化是在以经营农耕的汉民族为主体、不断吸取少数民族有益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多元统一性,如游牧民族具有勇敢、刚强、自然和谐等精神元素是对倡导仁治的儒家文化的有益补充;56个民族中主要的北方少数民族,如藏、蒙、哈萨克族等以经营草地畜牧业为主,在草地资源的管理和合理利用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有关草原保护法令的国家之一。西周的《伐崇令》、元朝的《阿勒坦汗法典》、西夏的《天盛律令》、清代的《喀尔喀七旗法典》等都有保护草原免受破坏的法律条文。 1 我国远古时期草原保护思想的痕迹 漫长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生活在森林里,在实践中积累了森林方面的知识,当远古人类走出森林时,首先来到林缘草原。草原为远古人类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良好环境,是其居住、取食、防寒、御敌的基本场所。到了距今5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农业开始发展,华夏民族还兼营畜牧业,许多考古发掘都充分证实,这时华夏民族已形成以农业为主、畜牧为辅的经济文化类型,许多遗址中都发现了猪、狗、牛、羊的骨骼,个别遗址中还有马和鸡的骨骼。可以说,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了原始的畜牧业,畜牧业曾在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时草原上出现的游牧畜牧业持续数千年,至今有些草原地区仍然延续。那时天然草地对人类十分重要,为了获取必需的食物,人们将饲养的牲畜在公有草地上放牧。 距今60~7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今内蒙古地区的大青山南麓已有古人类活动, 他们长期过着以狩猎为主、采集为辅的生活。距今1.5万年,人类开始进入原始农业时期,驯化和饲养兽类, 并开始有意识地干预草原。约1万年前, 中华民族的祖先开始驯养山羊、绵羊、马、牛等食草动物(表1), 今内蒙古满洲里扎赉诺尔地区生活着属于中石器时代的古人类, 他们过着以畜牧狩猎为主的生活。 距今4千年前,内蒙古地区出现了游牧民族,“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 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逐水草迁徙”。那时的先民已完成了原始饲养业向原始畜牧业的过渡,食畜肉,衣皮革,被旃裘,过着“逐水草迁徙”、“随畜牧而转移”的游牧生活。这种游牧方式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草原的作用,主观上解决当时的草畜矛盾。公元前11世纪周朝颁布《伐崇令》,是明确提出保护自然资源的有关制度,并且规定“不如令,死无赦”。公元前221~206年, 秦始皇制定的《秦律#8226;田律》是我国最早关于保护土地、草地等自然资源的较完整法令。公元前500 年,《诗经》“鲁颂”中有“ ??牡马, 在?之野”;《尔雅》中有“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的草地规划记载。《商君书》中记载着把搞清草料资源作为强国要素之一[2]。 早期蒙古民族是游牧民族,利用饲草资源繁殖和发展牲畜,在冬春两季以狩猎作为自己的食物补充。1974~1984年内蒙古文物考古队在伊金霍洛旗纳林塔乡朱开沟村进行了近10年的发掘工作,从中看出朱开沟遗址的文化时期的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方式的互动关系是由农耕、狩猎、采集向畜牧业为主方向的渐进过程。并且,遗址文化层从第1段到第5段随着气候干旱程度逐渐增加,羊、牛与猪之间的比例也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猪、羊、牛虽然都属于人类驯化、饲养的动物,但由于动物之间生理特征的差异, 一般将猪的饲养视为农业生产的标志, 而羊与牛的饲养则成为畜牧业的象征[3]。 2 古代我国少数民族对草原的保护 中国古代的农业文化是在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不断融合的基础上发展形成。长城以南的中原地区为农耕区,以农耕文化为主,而长城以北地区为游牧区,以游牧文化为主。二者有关草原保护方面的政策和法规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视草地为荒地,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