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专有词类比翻译消极影响和对策
中国文化专有词类比翻译消极影响和对策 【摘 要】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特别是入境旅游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为了使外国游客走近中国文化,旅游文本中经常采用类比法对中国文化专有词进行翻译。诚然这种做法确实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值得深思。本文将阐释由类比翻译造成的消极影响,并试图提出消弭不利影响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旅游翻译;中国文化专有词;类比法;消极影响;对策
0 引言
中国已是旅游大国。据相关权威机构预估,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届时,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将来中国游览、参观。他们迫切想加深对中国特别是中国文化的认识。因此,旅游文本的翻译变得至关重要,特别是一些中国文化专有词的翻译。鉴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专有词在英语中往往找不到对等语或对应语。因此,为了把中国陌生的人物、事件、节日、地点、时间等介绍给我们的外国游客,旅游文本中经常采用采用英语的文化替代词进行类比,如将西施类比为Chinese Cleopatra、将清明节类比为Chinese Easter、将青岛类比为Switzerland of the Orient等等。虽然这样的类比可以引起外国游客情感上的共鸣,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但这是否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是否有利于对外宣传?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本文将分析类比翻译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寻找将这些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翻译方法。
1 类比翻译的消极影响
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类比法经常被用来拉近外国游客与中国文化的距离,使他们产生认同感和亲近感。这种方法虽有助于外国游客克服文化差异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专有词,激发他们的兴趣,但旅游翻译作为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要关注文化交流的平等性,达到传播、推广旅游目地国文化的目的。过于强调译入语的文化,置中国文化于西方文化的桎梏之下,是否妥当?旅游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自晚清以来,我们一直抱着弱国的心态,从生活方式到思想观念都在寻求西方的认同。于是,苏州变成了“Chinese Venice”、祝融变成了“Chinese Prometheus”。因此,笔者认为类比翻译的方法会带来以下消极影响。
第一,弱化中国文化专有词的影响力。上文提到旅游文本中常常将中国的历史人物济公类比为Robin Hood in China。在中国,济公是一个为人熟知的民间故事人物,他那疯疯癫癫、蓬头垢面、手执蒲扇、出没四方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他惩恶扬善、治病救人,被称为“活佛”,奉若神明并加以顶礼膜拜。他是神化人物罗汉化身,是佛家普世救人的理念的代表。济公身上绽放着佛家的光芒。而罗宾汉是英国民间传说中的侠盗式英雄人物,绿林好汉,劫富济贫,整治暴戾的贵族、官吏,并把得来的钱财用于救助贫苦百姓,是中世纪英国人民反抗封建压迫的代表。这两个人物形象代表的是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意蕴,可以说他们之间的异同点要多于相同点。这种类比翻译将中国的济公“西化”为西方的Robin Hood,无疑弱化了中国文化符号的影响力,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冲击了中国文化的传统观念。
第二,淡化了旅游景点的独特魅力。例如,一些旅游文本中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四姑娘山类比为Alps of Orient。外国游客对阿尔卑斯山非常熟悉,这可能降低了他们了解四姑娘山的兴趣,从而缺乏对四姑娘山独特魅力的认识。毕竟,四姑娘山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有着与阿尔卑斯山完全不一样的风景。这样一味顺应译入语受众的文化审美,改写自己的灿烂文化符号,无形之中抹杀了旅游景点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第三,扼杀了非西方游客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他们价值观不同,文化背景各异,认知习惯和审美情趣也不尽相同,还带着不同的期许。鉴于当前旅游文本对中国文化专有词大都采用类比翻译,因此要意识到,这些类比翻译会把西方( 主要是英美) 文化符号强塞给非西方游客,阻断了他们了解中国文化专有词的机会,丧失了弘扬中国文化的时机。比如,很多旅游文本将中国的杨贵妃译成Chinese Helen,但非西方的游客可能更想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杨贵妃是何许人也。显然,这种类比翻译就扼杀了他们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的机会。
2 对策
旅游翻译是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因此,旅游翻译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现象是屡见不鲜。如果置英语的表达习惯于不顾,一味直译中国文化专有词,那么外国游客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如果过于以译入语受众为导向,那么也就无所谓中国文化符号的独特性和异质性可言了。因此,为了将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