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电子玻纤发展和市场前景
中国电子玻纤发展和市场前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建设飞速发展,我国玻璃纤维行业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
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以持续20%以上的年增长率,并成为全球玻璃纤维第一生产大国。
在多重因素的强劲推动下,已经成为全球印制电路板、覆铜板及电子玻纤最大的生产与销售中心。
我国玻璃纤维工业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诞生至今,在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坎坷发展历程后,已经成为一门崭新的独立工业体系,逐步渗透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工业部门,如电子电气、化工冶金、交通运输、建筑设施、环境保护、海洋开发、遗传工程、航空航天及军事尖端等各个高新技术领域,成为工业发展及科技进步不可缺少的新型工程材料与结构材料。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池窑拉丝技术,加上国家的大量投入,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我国的玻璃纤维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在产品产量、规格、品种以及工艺技术和企业规模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九十年代后期及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建设飞速发展,我国玻璃纤维行业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以持续20%以上的年增长率,完成了大跨度的升级换代,并成为全球玻璃纤维第一生产大国,令全球同行刮目相看!
在玻璃纤维琳琅满目的品种中有一支后起之秀,它就是在池窑拉丝工艺中孕育成长并迅速发展壮大的电子纱与电子布。电子布是覆铜箔板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也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材料。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大大促进了电子布市场的繁荣。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起,电子布像一匹腾飞的骏马,连年驰骋向前,强劲推动着我国玻璃纤维工业蓬勃发展。
生产实践雄辩证实,池窑拉丝是玻纤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电子玻纤又是在池窑拉丝“母体“中孕育成长,并发展壮大的,成为玻纤工业的技术核心。
一、我国电子布生产技术发展历程
我国电子布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试制始,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前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1 试制起步阶段(1974~ 1989年)
我国玻璃纤维行业,最早涉足生产电子产品基础材料的厂家之一是原四川省玻璃纤维厂(现四川省玻纤集团有限公司)。该厂于1970年7月建成投产后,便大量生产各种规格的电绝缘用无碱玻璃纤维层压基布。其生产的电绝缘用无碱纱及无碱布,在全国玻纤行业产品质量大评比中,多次获得优质产品称号。
1974年底,该厂率先与国营704厂携手合作,试制成功FR-4型覆铜板用玻璃纤维基布,即后来被称为仿7628的电子布。
1978年,我国覆铜板产量首次突破年产千吨的规模,达到1500吨。继而到1984年,跃升到5000~ 5500吨,提高了2.3~2.6倍,总共耗用各种规格的玻璃纤维基布3000~ 3400吨,其中除1500吨为进口的正宗电子布外,其余的1500~1900吨全部为国产的仿电子布。
当时,我国电子工业发展较为缓慢,印制电路板的制造水平低,对覆铜板的技术要求也不高,故国产仿7628电子布完全能满足当时覆铜板的质量要求。
1.2 国外引进阶段(1990~ 1994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大加快了电子工业发展速度。随着1985~1987年我国几家大型覆铜板厂家,对国外覆铜板设备及技术引进工程的相继完成,尤其是FR-4型环氧玻璃纤维布基覆铜板的扩大生产,对电子玻纤布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国产的仿电子布无论是产品品质上还是产品规格上,都难以满足从国外引进的覆铜板设备不断提出的新需求。
值此关键时刻,原珠海经济特区玻璃纤维企业有限公司,在全国玻纤行业中,首次从国外全套引进技术软件及专业生产设备的电子布生产线,于1990年6月建成投产。此后数年内,国家科委、原国家建材局及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等领导部门,多次在珠海召开现场会、行业年会及科技情报网会议,组织全行业及有关科研设计、机械设备及仪器仪表等单位来珠海观摩学习,科技攻关并消化吸收,使该生产线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并对全行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值得提出的是,众多的坩埚拉丝厂家在参观了池窑拉丝生产线后,一致认为池窑拉丝工艺先进、设备精良、产品质量上乘、生产能力很大,是我国玻璃纤维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我国电子玻璃纤维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为我国电子玻纤下一步的扩大生产奠定了稳固的思想基础。
1.3 扩大生产阶段(1995~ 2004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有一大批年产100万张以上的覆铜板生产厂家相继建成投产。到1994年时,全国FR-4型环氧玻璃纤维布基覆铜板的年产量己达约480万m2,比1984年产量提高了近10倍。1995年起,又有日本及我国台湾、香港投资的大型玻璃纤维布基覆铜板生产厂家在我国广东及华东地区建成投产。正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