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山市东区博爱七路品峰花园规划和建筑设计
中山市东区博爱七路品峰花园规划和建筑设计 【摘要】本项目旨在缔造中山市主城区生态型中高档住宅社区(山林住宅),充分把握所在区域的资源优势,缔造新的居住理念,让创新产品引领中山市场,引导全新的生活方式,提升项目在居住文化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以人为本;现状与创新;生态优先;商业价值;阳光车库;台地建筑
1 总体规划
1.1 场地概述
区位分析
该项目位于中山市博爱七路南侧,处于中山市东区。用地北临18米的规划路,南接山体,用地北低南高,有一定的场地高差,有较好的景观资源和环境资源。北面场地标高12.90米,南侧场地标高22.76米,用地南面有一处荔枝林,南侧有山体,局部已遭破坏,山崖下有一处水塘。
一期用地位于用地的北侧,地块西侧地势较低、较平整,标高10.00米,地块东侧地势较高,标高在13.15米到18.86米之间。拟建7栋26层住宅、利用地形高差布置的沿街商业两组(位于住宅首层以下,临街而设)及两层地下室。
气候、工程地质条件
用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22.1℃,1月最冷,平均13.4℃,7月最热,平均28.8℃,全年无霜期达350天以上;年降雨量1600~1700毫米。雨季集中在4~9月,期间降雨量约占全年总降雨量的80%,夏季降水不均,旱涝无定,秋冬雨水明显减少。
由于地处低纬,海洋和陆地天气系统均对中山市有明显影响,冬夏季风的交替是中山市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冬春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冬季的偏北风因极地大陆气团向南伸展而形成的,干燥寒冷。夏季偏南风因热带海洋气团向北扩张所形成的,温暖潮湿。
1.2 规划设计
设计指导思想
本工程设计全面贯彻国家有关政策和法令,严格执行各项有关设计规范及规程。在满足建设单位要求的前提下,结合现场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精心设计。设计遵循“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并将“以人为本”的精神贯穿于每个设计环节。注重环境设计,力求为用户创造一个交通便捷、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舒适安全的温馨家园。
规划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原则
⑴ 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功能布局,强化区内的居住功能,享受阳光,形成清新明亮的居住氛围,注重室外空间的景观效果,为居民营造良好的室外空间环境。
⑵ 强调形式亲切宜人的空间尺度和建筑风格,避免目前区域内房地产市场建筑风格的混乱状态,形成自身的特点。
⑶ 建筑单体功能布局合理,设计有开阔的阳台等过渡性空间,户型设计灵活有利于市场的推广销售和不同业主多样的选择,特别要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不同居住习惯。
*尊重现状与创新相结合
本次规划充分考虑中山的地域特色,结合地块周边的环境景观,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采用“精致化个性独立”设计,充分发挥每个区位的特点,力求给每一户在拥有南北朝向的同时拥有其独特的景观优势。
*生态优先的设计原则
生态的观点,古已有之,这可以从众多的古籍中查证,中国古代的阴阳调和的建筑观,其实也就是一种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态观念,这些观念在中华民族家园观念中也得到了集体无意识的体验,只不过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渐渐为人们所遗忘。如今,人类终于再次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生态保护的概念也得以广泛接受。
另外,规划布局在保证住宅高度舒适性的前提下,将商业价值最大化,同时也提升了住宅的配套和品质;居住与沿街商业相对分离,保证了居住空间的安静,有效协调两者关系。地块内外环境的高度结合、建筑形体与景观空间的塑造、人文要素的融入等,形成本方案在建筑群体的合理布局方面与景观规划的高度统一。
规划结构及布局
本次项目总体规划整个项目结构可归纳为:“一核、两片区。”
“一核”是指用地中央形态丰富的公共绿地。
“两片区”由南北向道路分开的层数分别为26层和17层两个片区。
“一核、两片区”与地块内各组团和景观节点相连。
住宅为南北朝向,保证每户的自然通风和采光的要求。商业及配套设施布局于小区主入口,方便住户的使用,便于管理。
本地块的规划用地为住宅用地,将小区主入口安排在北侧面向18米规划路的位置,同时在18米规划路靠近用地红线东西两侧设置两个车行出入口。
根据用地现状条件和规划用地布局,结合道路系统结构,强化小区领地归属感,建筑根据不同区域的景观特征进行布局,建筑主要沿区域边分布。小区集中公共绿地与住宅周边设置小景观绿化,同时与阳光地下室车库考虑,形成区内有放有收的多层次的空间,建筑主要户型在以争取最佳景观的前提下又充分考虑朝向,结合了南方的气候特点和使用上的要求。
通过城市道路经主入口广场到达,叠水广场直达各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