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二氧化碳驱现场试验效果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氧化碳驱现场试验效果研究

二氧化碳驱现场试验效果研究   【摘要】贝14兴安岭油层属低孔特低渗透油藏,2004年12月投入开发,前期进行弹性开采,产量递减较快;2006年5月实现注水开发,但是由于地层渗透率低,水敏性强,很难实现有效注入,开发效果不理想。2011年9月CO2试验区一期投运,注气区油井逐步见到注气效果。本文结合CO2驱提高低渗油藏采收率机理及现场试验情况,对贝14兴安岭区块注CO2矿场实验取得的开发效果做了进一步分析研究,为下步扩大试验规模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低渗油藏;CO2驱;提高采收率;注气受效 1、贝14兴安岭区块开发存在问题 贝14兴安岭区块位于苏德尔特油田中部,该区块断层密度大、断块小、构造类型多,储层岩性复杂,且水敏性强,平均孔隙度16.1%,平均渗透率0.5mD,属低孔特低渗透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投产初期产量较高,产量递减较快,注水不受效,油井措施效果越来越差。2005年,贝14区块兴安岭群油层68口油井投产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7.3t,到2010年6月平均单井日产油1.9t。二是注水井吸水能力较差,措施增注效果差。2006年5月注水开发,到2006年底共投注23口井,平均单井日注水仅为9m3。到2010年6月,平均单井日注只有6m3。统计贝14区块4口酸化井,平均酸化有效期仅为1个月,单井累计增注仅250m3;3口压裂井,平均压裂有效期为7个月,单井累计增注558m3。三是储层动用状况逐年变差,地下亏空严重。截止2010年6月,地下累计亏空体积15.64×104m3。为了改善开发效果,在贝14兴安岭中心部位开展了注二氧化碳驱油试验。 2、试验区开发概况 试验区位于贝14兴安岭区块的中部,采用反九点面积井网,井距200m,面积1.79km2,地质储量436.6×104t,渗透率1.12mD,孔隙度13.49%,原始地层压力17.6MPa,平均单井钻遇有效厚度34.9m。于2005年投入开发。投产以来,注水量、产液量、产油量均下降较快,于2006、2007、2008年进行了大量措施工作,但效果均不明显,没有受效迹象,产量持续下降。 3、CO2驱增油机理及适用性分析 3.1 降低原油粘度 CO2注入油藏,在地层温度下迅速气化,极易溶于原油,并能大幅度降低原油粘度。在地层条件下,压力越高CO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就越高,则原油的粘度降低越显著。 3.2 原油体积膨胀 原油中充分溶解CO2后可使原油体积膨胀10%~40%,注入CO2后原油的体积增加,增加了原油的内动能,也大大减少了原油流动过程中毛管阻力和流动阻力,从而提高了原油的流动能力。 3.3 压力下降造成溶解气驱 由于注入的CO2在原油中溶解,形成CO2溶解气。当油井生产时,油层压力降低,大量的CO2从原油中游离出来,将原油驱入井筒。 3.4 改善原油与水的流度比 大量注入的CO2会在原油和水中溶解。CO2在原油中溶解后使原油的粘度降低,流度增加;CO2在水中溶解后使水碳酸化,粘度增加,流度下降。 3.5 酸化解堵作用,提高注入能力 在页岩中,溶解有CO2的地层水可与地层基质相互反应,降低地层水PH值,抑制储层的粘土膨胀。在碳酸岩和砂岩中,CO2与储层矿物能发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盐,提高了储层的渗透性。在一定压差下,一部分游离气对油层的堵塞物具有较强的冲刷作用,可有效地疏通因二次污染造成的地层堵塞。国外,主要是美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注CO2采油的现场应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外注CO2采油应用油藏类型较多,储层渗透率大于0.1×10-3?m2,油藏埋深小于3500m,原油API小于45.0的油藏均适合注CO2驱油。 国内,大庆油田和吉林油田也分别开展了注CO2驱油试验,见到一定效果,为在海拉尔开展注气试验提供了参考。另外海拉尔盆地适合CO2驱的特低渗透油层储量较大,且拥有丰富的CO2气源,有利于试验的开展。 通过室内试验表明在原始油藏条件下CO2对兴安岭储层原油有很好的膨胀和降粘作用,原油体积膨胀可达1.4倍,降粘幅度可达40%,岩心驱替试验表明CO2驱油效率较高,在注入CO2孔隙体积0.8时,混相驱的驱油效率能达到80%,并随着注入体积的增加稳中有升。 4、试验效果分析 试验区一期4注15采于2011年9月正式投产,至2013年10月,累计注气2.84×104t,0.0204PV,2012年下半年逐渐见到注气效果,截止2013年10月,累计增油2900t。 4.1 试验区产油量上升 试验区开发形势:2012年5月份上提注入压力,注入量增加;6月份油井开始表现出受效迹象,产液量、产油量逐渐增加,由18.9t/d,增加到目前的2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