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四以来(1919―1949)社会文化演变和其文明启示
五四以来(1919―1949)社会文化演变和其文明启示 摘要:本文从婚姻文化、家庭文化、女性文化、伦文化、娱乐文化五个方面对五四以来社会文化的演变进行了梳理。五四以来社会文化变革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思想观念的激烈斗争、引发的诸多负面现象、社会文化变革的有限程度等。从思想史的角度看,是否能够促进人人平等、是否能够促进个性解放、是否能够促进人的幸福感的提升是评价社会文化变化的重要量标。
关键词:
社会文化变革;思想观念斗争;文明启示
中图分类号:G1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142(2013)06―0033―07
本文将对五四以来社会文化变革的要点和问题以及社会文化变革引发的深层思考等作一阐述。本文研究的价值直接体现在社会文化变革所引发的人的精神的进化,以及这种进化所具有的突出的人文特征,而这种特征亦是未来文明时代重要社会构成中的一项重要因子。
一、五四以来社会文化变革要略
五四以来社会文化变革的内容相当广泛,本文有自己特定的探索领域,主要是指婚姻文化、家庭文化、女性文化、性伦文化和娱乐文化①在五四以来的变革态势。
(一)婚姻文化的变革
五四以来婚姻文化的变革主要体现在知识青年的婚恋观、城市婚姻的变革、农村婚姻的嬗替、红色苏区的婚姻改造、抗战时期的根据地婚姻建设等几个方面。
在知识青年的婚恋观上,出现新式恋爱观、理想配偶的选择、婚姻的理想与设计等方面。在城市婚姻的变革上,包括从文明结婚到集团婚礼、出现了离婚风潮等现象。在农村婚姻的嬗替上,主要包括婚姻论财的趋势、婚龄问题、社会变革与婚姻变动等方面。在红色苏区的婚姻改造上,主要涉及婚姻解放、禁止童养媳和买卖婚姻、军婚问题、建立婚姻法等诸多方面。在抗战时期的根据地婚姻建设上,包括婚姻法制的初步建设、边区婚姻解放热潮等问题。
(二)家庭文化的变革
五四以来家庭文化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家庭改革思潮、家庭结构的变革、家庭关系的变革、家庭宗教的变化等方面。
在家庭改革思潮上,分为五四时期家庭改革思潮和二十至四十年代家庭改革思潮两个阶段。在家庭结构的变革方面,主要内容包括家族制度的变革、家庭结构的变革等。在家庭关系的变革上,既有纵向家庭关系的变化,亦有横向家庭关系的变化。在家庭宗教的变化方面,重点指的是祖宗革命和丧礼改革。
(三)女性文化的变革
五四以来女性文化的变革包括:女性职业运动、女性教育、妇女参政运动、妇女财产继承权、妇女禁缠足运动等。
在女性职业运动方面,涉及妇女争取和获得女子职业平等权、抗战前妇女职业状况与抗战时期妇女职业活动等几个问题。在女性教育方面,主要包括妇女教育的初步发展、实现男女教育平等、苏区解放区妇女教育特征等问题。在妇女参政运动上,有二十年代妇女参政运动、三十年代妇女获得参政权、参政运动的发展与困境等内容。妇女财产继承权问题也是现代女性解放和男女平等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妇女禁缠足运动方面,主要包括禁缠足的措施、禁缠足令的实施与效果等问题。
(四)性伦文化的变革
五四以来性伦文化的变革涉及中国性教育的兴起、教育界对性教育的讨论与实践、先进知识分子的性教育文化观等诸多问题。
20世纪上半叶性教育兴起的特点表现在:中国引进西方性学理论的主力是较早接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知识阶层,另一方面西方人到中国进行婚姻、节制生育、性科学宣传也是一种重要途径。教育界对性教育的讨论是从陆费逵《色欲与教育》一文开始的。中国教育界有关性教育内容的讨论十分庞杂:诸如批判中国传统的性观念、性教育的必要性和目的、性教育的实施者、施行性教育的年龄与分期、性教育的内容、性教育的方法、对性教育的理解、学校的性教育等。教育界的学者不但积极介绍西方和日本的性教育理论,而且还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许多建议,并展开了与性问题相关的本土调查研究。现代先进知识分子对“性”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就性教育问题发表了富有创见的论点,周氏三兄弟、潘光旦、张竞生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五)娱乐文化的演变
五四以来娱乐文化的演变重点包括”娱乐城市群”的出现、无线广播与民众的娱乐生活、“红色”娱乐等诸多问题。
五四以来“娱乐城市群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这些城市按照规模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城市规模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第二类城市是一批中等规模的城市,它们落后于一线大城市,但与小规模城市相比,在经济发展速度、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口数量上都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无线广播是综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无线通讯技术发展系列成果而形成的一种运用无线电传播语言和音乐的技术。无线广播技术20世纪20年代传人中国,在30年代相继在一批大、中城市生根发芽。无线电波作为一种新生的娱乐传播媒介,使受众娱乐生活大大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