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论语》中看幸福感提升.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论语》中看幸福感提升

从《论语》中看幸福感提升   摘 要 幸福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它不仅受到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而且要求引起人们主观上的感知。从主观方面来说,幸福感的提升与积极的生命情感相关联,消极的生命情感意味着对生命的否定和沉沦。《论语》作为儒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很多内容谈到了如何做人做事,它对于生命个体的完善和成就幸福人生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幸福感 人性 生命情感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A 一、幸福感的提升是基于人性情感的需要 清人颜元《习斋记馀》说:“人为万物之灵,而独无情乎?”对人的属性的另一种表达:人是情感的动物。情感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之中,是生命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心理反应。人与生俱来拥有各种情感形态,“喜”、“乐”、“爱”、“欲”属于积极的肯定性情感,“怒”、“哀”、“恶”属于消极的否定性情感。 从情感与外物的关系来看,情感是主体对外物的反应,是主体对外物的态度,是主体对外物自然地评价。因此,在情感中看不到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但可以透过具体的情感内容,看到情感所折射的客观世界的面影。从情感与理性的矛盾来看,情感是心灵应物起舞的活动状态,往往不能自我控制;理性则是心灵的清明宁静状态,要求对情感加以节制。正如《礼记》中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人生下来本是静的,这是天性;感应于外物而动,这是人性的欲望。对外物知道了解后,喜好厌恶之情也就形成了。 情感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追求人生的幸福是人性情感的需要。幸福感的提升有助于人们建立一个健康的情感世界,个体情感的健康发展也需要增加正性的积极的生命情感。 二、《论语》中生命情感的积极元素 《论语》中偏口语化的表达,微言大义,在传统文化典籍中是较为容易让人接受并起到教育作用的。孔子是在遇物而诲的过程中,与学生谈话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反省,激励学生勤奋、努力和乐道,其精神和价值中汇聚了人生强大的正能量。 1、在家庭方面,孔子重视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弘扬孝道。“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他强调的是孝的本质和态度,反对只是赡养父母的孝,认为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何区别呢?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孔子强调仪式的规范,更重要的是态度和心情的真挚与恭敬。所以说,真正的孝是一种真诚的孝,高于物质的供养。孝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父母的感恩心理,自然流露出对父母的爱敬之心。 2、在教育方面,孔子对学生的认识非常到位,从个性品质、语言、能力、为人都有全面的评价。如“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财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孔子将仲由、端木赐进行了具体的个性划分。他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分别从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几方面加以培养。作为教育者,他注重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和启发教学,引导学生做坦率的、有品位的、有追求的君子。子路率性、外向并且不太谦虚,孔子就经常让她三思而后行,有意抑制其个性;而冉有性格内向,孔子就经常鼓励他,让其大胆一些。 3、在做人与成人方面,孔子注重学生的精神追求的引导。“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他认为一个高尚的人追求的不是吃得如何精美,住得如何豪华,而是在做人与做事的大道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罢了。“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应当追求道德和精神的最高境界。在引导学生做人与成人的过程中,孔子提出了内省、反思、好学、见贤思齐、内修外化等要求和方法,做人要每天反省自己,见到别人的优点和美德,就应该向他人学习和看齐,见到他人不好的品质就应该反思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4、在诚信方面,孔子认为“信”是做人修身必备的品德,它是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将个人的“信”视为车上的?和?,一旦缺失将会寸步难行,无立足之地。“信”表现在祭祀方式上,即对待先祖、神灵的敬畏和真诚态度。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可见孔子在参加祭祀礼仪时,心怀敬畏。孔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在交友方面,孔子注重自身信德修养和取信于友。其把朋友之间的诚信视为交友之道,以“信”作为交友准则,并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三、从《论语》中悟幸福真谛 从《论语》中学习,建立自己的内心价值系统,使其内心含有一颗淡定的力量去应对世界。当你的内心足够开阔,你的那些烦恼也就没有了,相对而言,我们的幸福感指数就会比较高。 其一,“仁”的思想。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