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翻译生态学视角解读《道德经》英译.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翻译生态学视角解读《道德经》英译

从翻译生态学视角解读《道德经》英译   摘 要:《道德经》寥寥五千字,却包含了广泛深刻的哲学思想,其众多英译本产生于译者们的不断总结,不断适应不同时期的翻译生态环境。对不同翻译生态环境背景下的《道德经》英译本进行分析总结,有益于促进《道德经》英译的可持续发展。翻译生态学从生态学中汲取灵感,详细阐述了翻译生态环境对翻译的影响,暗合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本文以翻译生态学为理论依据分析《道德经》的英译,更符合老子的哲学理念。 关键词:道德经;翻译生态学;翻译生态环境;翻译生态功能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春秋时期的大哲学家大智慧家,不仅在中国思想史上赫赫有名,也是世界公认的第一位文化名人,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其著作《道德经》短短五千言,却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哲学著作。同时,《道德经》是公认的除《圣经》以外,翻译版本最多的著作。古今中外的文化名人对老子的高度评价数不胜数。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评论《道德经》一书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智慧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可见老子的哲学思想享誉古今中外,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后人们不断从中悟出治国、治家、治兵、治学、养生、修身之道。老子的思想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极具生命力,21世纪的科学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现代企业管理等都可以从老子的哲学思想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道德经版本众多,译本更多。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译者们不断适应着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从而不断有新的《道德经》英译本产生。翻译生态学也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体现,本文将以《翻译生态学》一书为理论依据,讨论《道德经》的各种英译本是如何适应变动的翻译生态环境,在众多译本中脱颖而出的。不断适应新的生态环境,人类得到了进化,不断适应新的翻译生态环境,译本才能得以“进化”。 翻译生态学(translation ecology)是由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人文科学系系主任兼翻译与语篇研究中心主任Michael Cronin 在其2003年出版的著作《翻译与全球化》(Translation and Globalization)第五章“全球化背景下的小语种”中首次提出的,并用较大篇幅来论述。(许建忠,2009:2)在国内清华大学教授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运用于译论研究,发表了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一书,它将翻译界定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胡庚申,2004:39)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直到许建忠的《翻译生态学》于2009年面世,“翻译生态学”这一概念才得到了深入、系统、科学、全面的阐述。国内翻译理论汲取国内外的先进理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国学者已经能摆脱前期过多模仿西方理论模式的桎梏”(许建忠,2009:14)再次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翻译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翻译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翻译发展的规律,揭示翻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许建忠,2009:3)翻译生态学运用生态规律揭示翻译规律。“道以自然为宗”是老子的基本哲学思想,老子运用自然规律来揭示人生哲学,从这一点出发许建忠的翻译生态学和老子的哲学思想不谋而合。运用翻译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来探讨《道德经》的英译,也顺应了“自然规律”。 1.历史对翻译的制约作用 所谓翻译生态环境,是以翻译为中心,对翻译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n维空间和多元环境系统。(许建忠,2009:12)从古至今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然人们的思想也会随着变化,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译者对《道德经》的理解和阐释也是不同的。这里的“不同历史时期”就是指译者所处的各种翻译生态环境。辛红娟(2008:82)在《追寻老子的踪迹----英语译本的历时描述》一文中提到,《道德经》在英语世界的旅行中出现过三次大的翻译高潮:第一次翻译高潮是从1868年到1905年,期间有14个英译本面世;第二次翻译高潮是从1934年到1963年,以亚瑟1972到2004年,随着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道德经》的出土,又掀起了一股新的老子研究热。这三次大的翻译高潮分别对应了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即三种不同的翻译生态坏境。每个时期的译者都会受到对应时期翻译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不同翻译生态环境下的《道德经》英译本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怎样产出不同的译本。 “翻译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功能也不尽相同。”(许建忠,2009:35)鸦片战争以后,殖民国家开始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