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重耳流亡列国所遇之礼和非礼看春秋各诸侯国
从重耳流亡列国所遇之礼和非礼看春秋各诸侯国 春秋时期,流亡几乎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公子、大夫、士,或因君位争夺,或因国内政治斗争,流走于诸侯间以寻求庇护、等待时机,流亡现象反应了春秋时期社会的动荡。据《左传春秋传》统计,共约200余人次加入流亡大军。①其中在众多流亡者中,晋国公子重耳流亡时间最长,路途最远,所遇最为奇曲复杂,其流亡长达19年,先后历经狄、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八个国家,旅程经过春秋时期几大诸侯国,足迹遍布中原各地,即使对于今天的中国的疆域亦可谓走遍大半个中国。
晋国由于骊姬进谗言使得晋献公之太子申生饮恨自杀,而骊姬的两个儿子奚齐与悼子在晋献公去世后,又因国内原太子党翼里克反对先后在位不到一年即被里克所杀,其支持者大夫荀息也因支持奚齐、悼子不力饮疚自杀。这样,在众多公子中只午剩下夷吾与重耳最有威望,其中重耳贤名为最。此时,夷吾逃亡在屈,重耳逃亡在狄,大夫里克本是力荐重耳回国即位,但重耳担心是个阴谋,怕过早地陷入政治斗争,便以“父死不能修人子之礼”②谢绝了里克的邀请。这样夷吾便在秦国与大夫里克的帮助之下继位,是为晋惠公。
惠公即位后却违背誓言,既未答应继位后许以秦国的河西之地,也未实现里克的汾阳之邑,并将里克赐死。大夫邳郑乘机向秦国献策攻打晋国,以迎回重耳,但此计落空,邳郑连同七舆大夫全部被诛。这样外失信于诸侯,内失信于大夫,使得惠公在国内声望一落千丈。后来,晋国灾荒,秦人给予了救济,但第二次秦国发生灾荒时,晋惠公非但没有还报救济秦国,反而听信谗言认为是良机出兵讨伐秦国,结果反被秦国所获,惠公虽得以回国,但不久郁郁而终。惠公的儿子圉继位,是为晋怀公。
晋怀公年轻且无勇无谋,觉得重耳在外有“贤名”,便决定解决重耳这个隐患,重耳侥幸得以逃脱,于是开始流亡列国的生涯。
重耳四十三岁时流亡于狄(又为翟),重耳是晋献公娶狄女所生,因此,狄是重耳的母家,重耳在狄时间最长,前后达十二年。之后由卫入齐,再经曹至宋,过郑到达楚国,最后逃亡到秦国,在秦国的资助下于六十二年高龄完成入主晋国,并成为一代盟主的。
重耳逃亡所到八个诸侯国中,所受的待遇大致可以分为“礼”与“不礼”两种截然不同的礼遇:
一.礼之
对重耳以礼遇的国家有:狄、齐、宋、楚、秦。这些国家对重耳的礼遇主要表现在:
其中狄为虽为夷狄,异于华夏,但却是重耳母亲之国,与重耳是为甥舅关系,对重耳厚遇有亲情关系。狄人对重耳的礼遇是:以二女分别许配给重耳与赵衰君臣二人。
重耳流亡的第一个目的地便是齐国,因为当时齐桓公为春秋霸主,虽已年迈,但齐桓公对重耳还是礼遇有嘉,不但给了女人,还给了马匹二十乘,使重耳在齐国的二年多过得特别安心,以至于都忘了自己还在流亡。后来齐桓公去世,齐国内乱,重耳才不得不离开齐国。
宋国宋襄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去世后宋襄公扛起了霸主的大旗,重耳在宋国之时,宋襄公以“国礼”③待之,同样赠与重耳二十匹良马。
重耳在楚国所受的待遇规格最高,楚成王认为重耳“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史记》)最初想以诸侯之礼(即聘礼)接见重耳,在重耳君臣婉拒的情况下,才以客礼相待。
最后礼遇重耳的是秦国,秦穆公将秦国五位宗女许以重耳以示对其敬重,但有意思的是这五个秦女中,文嬴为妻,其他为媵,其中怀嬴是晋怀公圉的妻子。夷吾与重耳同辈,夷吾之子圉既为晋君,又为重耳的侄子辈,如此婚配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陷重耳于无君、乱伦的不义行为。好在怀嬴批评重耳“拘小礼,忘大节”④,使重耳得以从这矛盾的婚配中挣脱出来。
从对重耳以礼数的五个国家来看,狄为重耳母国,另当别论,其他四国均分别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从重耳流亡来看这四国有些共同的特点:
甲:四国都是春秋时期的大国,国力较为雄厚,有一定经济基础通过政治投机参与其他诸侯的国事,并藉以扶值有利于己方的势力。
乙:齐、宋、楚、秦四大国对政治有天然的敏感性,想在周室权力下落之后称雄于中原,并先后成为春秋霸主之国。
丙:四国之君主都礼贤下士,重视对人才的收买、收留,从史书上看,其左右都一班能慧眼识人的文臣武将。
丁:对重耳以礼数的四国均重视外交,在春秋纷争时能洞察形势,把握时机。
二.无礼之
没有对重耳以礼遇的国家有:卫、曹、郑。
重耳去往齐国的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任何表示。《左传》以“不礼”记之,《史记卫世家》以“无礼”记之。在卫国时,重耳处境最为艰苦,以至于沦落到“乞食于野人”⑤的地步。
由齐入宋时,重耳经过曹国,曹共公的表现尤为失敬,他听说重耳是骈胁,乘重耳沐浴时偷窥。一国之君待客如此不礼貌,也难怪曹国大夫僖负羁之妻认为诸侯国中得罪重耳的曹国首当其冲。
重耳在郑国也同样没得到应有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