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增强数学课堂实效性教学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增强数学课堂实效性教学策略

增强数学课堂实效性教学策略   摘 要:怎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作为主体的学生用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收获并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小课堂成为学生获得更多知识的大舞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增强数学课堂实效性的教学基点是学习材料本质抓准,要点是学习主体经验唤醒,重点是情境创设简洁高效,亮点是教师引导及时适时.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效课堂;教学策略;案例分析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课堂无论是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怎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作为主体的学生用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收获并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小课堂成为学生获得更多知识的大舞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缔造实效性课堂,这是许多同行都在苦苦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下面就“增强数学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举例说明. ■增强数学课堂实效性的教学基点是学习材料本质抓准 数学学习是以具体的学习素材为载体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 如果学习材料偏离了教学内容的本质,会导致思维肤浅片面,甚至产生错误的认识. 案例1?摇 “集合”概念的教学片断 教师:上课! 学生:(起立)老师好! 师:全班请坐.(等学生坐好后又说)上课! 学生:(面带疑惑地站起来)老师好! 教师:男生坐下,(稍做停顿)女生坐下. 教师:(等学生坐好后又说)上课! 学生:(议论纷纷地站起来看着老师) 教师:高个子坐下. 学生:(坐下了几个,还有几个坐下了,想想又站起来,不知该坐还是该站.看到他们的样子,其余学生纷纷笑了起来.) 教师:(问那几个不知该坐该站的学生)为什么坐下后又站起来? 学生1:老师没给出多高算高个子. 学生2:我不确定自己算不算高个子. 教师:为什么前面你就坐下了呢? 学生1:因为我是高一(x)班的学生,我也是男生. 教师:很好,像我们班全体同学就构成一个集合,所有男生,所有女生也分别构成了一个集合. 同学们想一想,在初中数学中,我们接触过哪些点或数的集合? 学生3:数的分类中,“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 学生4: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学生5: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教师:可见“集合”一词在初中数学已被广泛使用,谁能再举个例子? 学生6:(学生很活跃)图书馆里所有的书. (学生纷纷赞许) 学生7:(调皮地喊)我们班的漂亮女生. 学生:(哈哈大笑,都在喊)不是集合. 教师:(也笑)为什么不是? 学生8:因为“漂亮女生”没有判定标准,它的对象不确定.(学生纷纷点头) 教师:那谁能给集合一个准确的定义呢? 学生9:具有共同的特征的数、式、点、形、物等放在一起构成集合. 教师:还能精炼一些吗? 学生10:有共同特征的事物集在一起形成集合. 教师:很好,某些指定对象的全体构成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教学随想:概念形成的过程实质上是抽象出某一类对象或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 案例中给出了全班、男生、女生、高个子以及后面的数集、点集等各种刺激模式让学生辨别分化,引导学生将集合概括为“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集合”. 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下,老师通过短短的三次起立、坐下,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对集合元素的确定性的理解,突出了概念的本质属性. 这个过程是使新概念与已有认知结构中比较稳定的相关观念建立起实质性联系的过程.这样紧扣数学本质地设计、选择、使用学习材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增强数学课堂实效性的教学要点是学习主体经验唤醒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案例2?摇?摇“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中概念的教学片断 老教材在椭圆与双曲线中要学习第二定义,我们知道:按第二定义,当01时,轨迹是双曲线;那么e=1时,轨迹又是什么呢?所以抛物线概念的引出不必花太多工夫,可以开门见山地直奔主题.但是新教材删除了第二定义,所以引出抛物线的概念就变得相当困难,有的教师把握不准《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就或多或少地增加了第二定义的内容,抛物线的教学仍然与老教材的教法一样;有的教师为了能够上好抛物线,也增加了第二定义的教学. 这种做法“方便”了教学,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进行教学呢?因为学生已经具备椭圆、双曲线和初中层面抛物线的知识,我们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