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学生德育生活化探究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德育生活化探究综述

大学生德育生活化探究综述   【摘 要】当前国内学界对大学生德育生活化的研究主要围绕缘起、内涵、依据、原则和对策等五个方面展开,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内涵界定、对策与路径及与其他模式的整合等方面仍有待深化拓展。 【关键词】大学生 德育生活化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26-03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和科技突飞猛进的新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探索和创新。随着哲学、社会学、教育学领域顺应关注人、回归生活的历史潮流,不少学者将目光转向了生活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成为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对国内学界关于大学生德育生活化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不断拓展深化这一研究。 一、关于大学生德育生活化的缘起 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德育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其实际效果并不乐观,德育生活化就是在对德育困境的反思、批判和应对中产生的。 唐汉卫认为只要德育由于脱离生活而带来的问题依然存在,只要生活在不断变化而德育却没能及时立足于现实生活,对德育脱离生活的批评就不会过时。他还指出德育脱离生活主要表现为道德教育的科学化、理想化、成人化和泛政治化等几个方面。高德胜把传统德育表述为“知性德育”,认为它“割裂了德性的内容结构与形式结构,认知与情感、知德与行德,进而割裂了与生活的血肉联系”,全面超越知性德育,需转变到生活德育。文艺文认为去生活化是传统高校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德育观念上过度理性化、知性化,德育对象主体地位缺失,德育过程脱离学习主体的生活以及德育情景脱离社会实际”。可见,去生活化是造成传统德育低效、失效的主要原因已成为众多学者的共识,德育生活化成为高校德育发展的价值取向,成为传统德育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 二、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理论界尚未形成明确一致的表述,但不少学者作了有益的尝试。张国启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相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抽象性、概念性的灌输路径而言的,是以生活世界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或教育哲学思想”。该种观点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在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将其界定为一种单纯的理想性、导向性的教育理念,有失偏颇。尚丽娟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生活世界,在生活中找依托、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该观点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生活性、主体性、教育性的特点,但只把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作为一种教育理论模型和实践样式的教育模式,仍未全面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本质。杨永明则将其内涵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活世界理论的指导下,以生活为基点,以人为中心,以实践为手段,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一部分”的状态。该内涵尊重了“化”字的词义,同时符合逻辑学的定义规则,对德育生活化的本质的揭示有借鉴意义。 在综合学者们对于德育生活化所下定义的基础上,笔者尝试对其进行界定:德育生活化是与脱离生活的过于追求理想化、教条化、泛政治化的德育相对而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它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以现实生活为基点,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手段,不仅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引导大学生生活建构的过程和状态。 三、关于大学生德育生活化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学者们分别从哲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德育生活化的理论依据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一些学者关注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对德育生活化的理论意义,其中主要的理论支撑包括实践观、认识论、人的本质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理论观点。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求在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应把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志、选择愿望、自主负责的主体,注意让学生在现实社会环境中通过自我实践、自我锻炼、自我判断、自我选择去接受教育。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种“社会关系”就是主体间的关系,强调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平等主体进行平等交流、相互启发、相互生成的过程。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要求德育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根本的目标追求。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主张在生活实践中接受教育,并为生活实践服务,德育也才能收到实效。 2.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胡塞尔回归生活世界理论对实现德育生活化有重要的反思和借鉴意义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