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学语文是现代语文学科固有课程.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语文是现代语文学科固有课程

大学语文是现代语文学科固有课程   摘要:文章通过从学制、教材两个方面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时间进行了历史溯源,提出1904年“癸卯学制”应为大学国文的起点年,同时阐述了“大学语文”课不是“因为大学新生国文程度差”才有的短期性“补课”,而是现代语文学科中的固有课程。加强大学语文研究,是解决中国语文教育“少慢差费”问题的一个突破点。 关键词:大学语文;中学语文;现代语文学科;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3)04-0144-07 在中国大学的教育学科体系中,“大学语文”历史悠久,但研究发展比较缓慢,目前有诸多学科问题难以定论。首先关于该学科的起点,到底从什么时候设立“大学语文”,前身是什么,一直没有定论。本文从学界普遍认可的叶圣陶先生的提法切人,通过从学制、教材两个方面进行历史溯源,认为叶老的说法有待商榷,提出1904年“癸卯学制”应为大学国文的起点年,同时阐述了“大学语文”开设的目的不是“因为大学新生国文程度差”才有的短期性“补课”,而是现代语文学科中的固有课程,它与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共同构成中国现代语文学科体系,同时加强大学语文研究,也是解决中国语文教育“少慢差费”问题的一个突破点。 一、1904年“癸卯学制”应为大学国文的起点年 大学语文的前身是大一国文,大一国文始于何时?徐中玉先生说:“大学语文是新文化运动后的新开课程,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古代语文的教学,白话文迅速流行,从高中到大学,就有必要继续选教文言文、增加语体文这两方面的文章。一是仍要文言文的根基教学,二是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语体文的新作品,无论文言还是白话,都立足于汉‘语文’的各类名著。”徐中玉是重开大学语文的倡导者,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名誉会长,他的话影响比较大,但这只是一个比较模糊的说法。还有一个版本,是叶圣陶先生说的,时间就比较确定,1940年他在《大学一年级国文》一文中说:“大学一年级普遍添设国文课程,是民国二十七年度开始的,到现在两年了。为什么要添设?据说因为大学新生国文程度差。”民国二十七年也就是1938年,叶圣陶先生的记忆或许有误,也或许他对“普遍添设”一语有特别的界定。 “大一国文”是一个历史形成的概念,应该追溯到历史源头。从历史形成过程看,“大一国文”也是后起的概念,开始并没有“大一”,而是“大学国文”。大学国文始于1904年的“癸卯学制”,和中小学语文一样,都是中国现代分科教育的产物。早在1902年3月9日,还是“癸卯学制”的酝酿期,“癸卯学制”的拟订者之一张之洞在一封信中就提出:“中国文章,不可不讲,自高等小学至大学,皆宜专设一门。”1904年“癸卯学制”正式颁布的各项章程,也都有大学国文的位置,《高等学堂章程》和《大学堂章程》皆规定:国文(当时叫“中国文学”,中小学章程亦同)为大学预科之必修科,为大学本科之“随意科”(选修科)。大学预科三学年均有“中国文学”科,其中第一、二学年练习各体文字,第三学年兼考究历代文章流派。《学务纲要》则规定:“学堂不得废弃中国文辞”,“中小学堂于中国文辞,止贵明通;高等学堂以上于中国文辞,渐求敷畅,然仍以清真雅正为宗,不可过求奇古,尤不可徒尚浮华”。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民国教育部颁布《大学规程》,亦规定“国文”为大学预科各部之必修科目。后来取消大学预科,预科课程之一部分归入高中,一部分归人大学一年级。1929年教育部再次颁布《大学规程》,规定“国文”为一年级学生共同必修科目。这样大学国文就逐渐演变成所谓“大一国文”。由此可知,大学国文(大一国文)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1904年,和现代语文学科的产生完全同步,而普遍开设大学国文的时间,即使以民国教育为限,也应该是1913年,最迟也不会迟于1929年。 我们还可以大学国文教科书的撰写来考订这个时间表。大学国文的第一种教科书,在1904年就已经出现,这就是京师大学堂国文教授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文学史”是当时学习日本的并不妥当的叫法,该书实际性质应该是封面引题的“京师大学堂国文讲义”。这也可以从当时一些批评得到反证,例如郑振铎在《我的一个要求》中批评该书:“名目虽是《中国文学史》,内容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有人说,他都是抄《四库提要》上的话,其实,他是最奇怪――连文学史是什么体裁,他也不曾懂得呢!”虽然是批评,却正可以反证这不是一种文学史著作。 林传甲(1877-1922),1904年出任京师大学堂文学教授,主讲“中国文学”。当时没有教材,林传甲便着手自编讲义。讲义出版时,卷首有一篇署名弋扬江绍铨的序言,文中说:“甲辰夏五月,(林传甲)来京师主大学国文席,与余同舍居,每见其奋笔疾书,日率千数百字,不四阅月,《中国文学史》十六篇已杀青矣。”甲辰是光绪三十年,也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