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数学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以“证明定理或公式推导→ 例题讲解→ 大量练习”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已成为现阶段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对这一课题,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结合案例来说明:
案例:这是人教版中 《解直角三角形》的一节课
上课伊始,教师打开多媒体播放器,伴随音乐,一名小学生蹦蹦跳跳去上学,他看见路边一棵大树,屏幕上飞出一行字:“树有多高?怎样测量呢?”同时,话外音响起:同学们,你能帮助他设计测量方案吗?说明你的方法。
(学生陷入思考,开始动手,动笔,动脑,在练习本上写,画、列式……)
一段时间后
师:哪名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
(同学们纷纷举手,都急于说出自己设计方案)
生1:可以在地面上任取一点D,测出树顶的仰角α,再测出到树底的距离DB=a,我知道仪器的高度CD=b,可求出树高AB=b+atanα
生2:(迫不及待的站起来)他的方法麻烦,我有简单的方法:适当的选取点D,使树顶的仰角α=45°,那么树高AB=a+b
(话音刚落,掌声响起)
师:他们的方法都很好。如果我们手中没有工具,不能测量树顶的仰角,怎样测量树的高度?
(学生静了下来,思索……)
一段时间后
生3:我们有办法,可以利用太阳的光线测量树高:先测出自己的身高CD=b,影长DE=a,再测出树的影长BF=c,利用△CDE∽△ABF,可求得树高AB=bca。
(大家都赞许的点头)
师:如果是晴天,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如果是阴天,没有阳光,地面上没有树影,他的方法就行不通了。
(学生“ 啊”的一声,是啊,这怎么办? 小声议论)
生4:我还能想到办法,找一根木杆立在地面上,测出木杆CD=b,把书包看做点E,调整书包的位置,使E、C、A在一直线上,测出ED=a,DB=c,由△CDE∽△ABE,可求得树高AB=b(a+c)a
师:大家对如何测量树高找到了很多、很好的方法,但是还有其他情况:如果树的底部不能直接到达(屏幕显示出一条小河,并传来潺潺流水声),这时怎样测量树高呢?
(问题复杂化了)
生5:还可以用刚才的方法,知道木杆的高……
生6:(打断生5的话)这种方法是不可以的,因为D、B之间隔着小河,不能直接测量。
(学生沉默)
师:我们的探究遇到了困难,下面进行小组讨论,研究,看哪个小组能先得出办法。
(小组热烈讨论,有的提出方案,有的提出反驳意见)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探究成果?
生7:在河的这岸选D、E两点,使D、E与树的底部B在一直线上,在C处测得A的仰角为α,前进至E处测得A的仰角为β,知道仪器的高CD=FE=b,DE=a,那么树高AB=acotα+cotβ+b
(同学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生8:我还有简单的方法:调整点E的位置,使β=45°,这时树高AB=a1+cotβ+b计算更容易。
(大家热烈鼓掌,意犹未尽,纷纷举手,想说出自己想法)
师:下面我们来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成功的经验,在测量高度的问题中,常用到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生9:常用到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生10:常用到构造相似三角形的方法
师:今后我们还会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在课堂上,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运用策略的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认知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正好又提供了学习活动中的优势互补,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活动能够切实有效地进行。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么组织教学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呢?
一、自主学习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在这堂课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首先,提出问题:测量树高,你有什么办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思考,将已学过的知识整理起来,发散思维,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才会出现“大家纷纷举手”“迫不及待”“掌声响起”这些效应,紧接着,老师给予了肯定,但又提出了疑问:没有工具怎么办?学生再次陷入思考,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生3的回答仿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可是,老师又有疑问:自然环境不能总是提供方便,还有其他办法吗?……在提倡和实施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仍然要强调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