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孔子和柏拉图政治伦理思想之比较.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子和柏拉图政治伦理思想之比较

孔子和柏拉图政治伦理思想之比较   摘 要:孔子与柏拉图在中西政治思想上具有重要地位,比较二人在政治伦理思想上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对中西政治思想差异有一个根源上的把握。孔、柏二人均都重视国家德性,宣扬以德治国、精英治国的理念;但二人在对国家德性的规定和论证模式,对国家基本制度的设计安排,以及对法律的态度上存在重大差异。这些差异,对中西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孔子;柏拉图;政治;伦理;德性 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031-03 孔子与柏拉图在中西文明史上的地位是无须赘言的,孔子之于中华文明、柏拉图之于西方文明,都具有开创性的影响。当然,任何天才的历史人物,都是由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造就的。孔子继承了夏、商、西周三代上千年的文明积累;柏拉图也无疑是数百年古希腊文明的受益人。思想家的出现也是人类持续反思的结果,无论是孔子还是柏拉图,他们的思考都是对自身所处的社会历史现实的一种回应。面对社会道德的沦丧,城邦之间(或封国之间)的战乱,他们都意识到,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乃是个人生命发展的基础。因此,他们共同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设计出一个理想的国度,这一国度应当体现出某种应有的政治德性。但是,由于他们各自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的差异,他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无论是思路、方法、结论都大不相同。下面,我们就对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主张,以及蕴含其中的政治伦理思想,进行一番比较。 一、对政治德性的规定 (一)“仁”与“正义” 孔子和柏拉图都认为,理想的政治制度应该具备某种德性,并以此作为国家的首要价值,但是他们对于这一德性的规定有所不同。在孔子这里,国家的政治德性主要通过治国者得以体现,而治国者应当具有“仁”的品质。“仁”是春秋时期一个重要的伦理思潮,它是西周宗法道德发展的产物,是对春秋时期各种道德关系的概括。在孔子看来,理想的政治制度就是文武周公之治,而仁德正是周礼的精神内核,所谓“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3.3),缺少了“仁”,“礼”就成了徒具形式的空架子。统治者需要有“仁”的品德,做到“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论语》1.5),百姓才会因之而受教化。所谓“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13.4),唯有以仁德治天下,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柏拉图则继承了古希腊的传统伦理观念,将国家的德性规定为正义。在柏拉图所处的时代,古希腊社会对于正义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理想国》就曾列举过几种不同的正义观,当然都遭到了柏拉图的反驳。与孔子不同,柏拉图认为组成国家的各个阶层,即统治者、保卫者和生产者都各自具有一种德性,分别是智慧、勇敢和节制。国家的正义并非单单体现在统治者身上,而是各阶层各尽其职、各彰其德的一种合力的结果。柏拉图说:“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理想国》169页441D)。就这个意义而言,与孔子相比,柏拉图较为重视普通民众之于发展政治德性的作用。 孔子和柏拉图还给予“仁”与“正义”某种价值上的优先性,这意味着某些具体的制度和法律的安排,必须以满足这些德性为前提,即便是以国家利益的名义也不可逾越。或者说,实现和发展国家的政治德性,就是最大的利益。《论语》中记载,子贡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问如果在“足食”和“取信”中必须要舍弃一个时,该如何选择?孔子回答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2.7)。柏拉图则认为,各种不正义的城邦,如以荣耀和利益为首要价值的城邦,都会是不幸福的。而且,即使是不正义的城邦或盗贼,也需要凭借其内部的正义,才能行不正义之事。 (二)政治德性的论证方式 为了论证政治德性的合理性,孔子和柏拉图都将其与个人德性相联系。孔子将政治德性视为家庭德性的延伸,而柏拉图将国家视为大写的“人”。不同之处在于,孔子乃是从个人德性出发来论证政治德性;而柏拉图则是从政治德性出发来论证个人德性。这两种论证方式的基础,都以某种人性观为基础,这种观念将德性视为人的最高价值。我在此没有用“性善论”这个词,这是因为孔子似乎并没有提出明确的人性论。但这并不妨碍孔子将德性视为人之有别于动物的本质,《论语》有云:“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2.7)。又云:“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论语》4.16),这至少说明对于人来说,德性远比利益值得追求。而柏拉图首先是区分了灵魂与肉体,认为前者追求真理,乃是人较为高贵的部分,应该统治后者;后者追求欲望的满足,应该被前者统治。柏拉图所谓的“真理”就是“善”的理念,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相信真正的知识就是关于善的知识。因此,无论是孔子和柏拉图,都认为德性乃人之最高层次的价值追求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