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学数学教学情景创设常见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教学情景创设常见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情景创设常见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些理念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改变了过去的数学知识呈现过于抽象、缺乏现实情境的依托、数学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够等状况,有效解决数学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对学生“有意义地理解数学”大有裨益,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了教学效率。但由于教师对情境的片面理解,在实践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狭隘的教学情境,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学流行一种做法,即无论上什么课,都要“创设情境”。一些教师在备课时为创设情境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忽视了“备数学”、“备学生”,忽视了现实情境背后所隐含的数学本质,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 1.盲目仿效。 例如,教学“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师课前谈话后,播放光盘:雅典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中我国选手张怡宁与外国选手的比赛场景(同时显示比分和换发球图标)。学生欣赏一会儿之后,播放到8∶7暂停。师:你们知道现在需要换发球吗?如果在旧规则下需要换发球吗?学生面面相觑,之后是长时间的沉默。老师只好先作介绍:新规则是每人发2个球后换发球,旧规则是每人发5个球后换发球。学生听得似懂非懂。师:现在需要换发球吗? 显然,这位教师师还不知道由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不同,他们所具备的生活经验、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知识背景就有差异,农村小学的学生根本不知道乒乓球比赛的新规则与旧规则,就不会用打球总数能否被2或5整除去判断是否要换发球,师生无法交流应在意料之中。这一切的根源就是这位教师盲目地从某些特级教师教学片断中截取了这其中的一部分,结果造成了了南橘北枳的效果。其实,做为年轻的教师向别的教师学习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但学习的应是精神实质,并非简单模仿,甚至要为简单模仿花下很大的精力,东施笑颦的故事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呢? 2.以偏概全。 例如,教学“10的组成”片段。 有位老师在教学“10的分与合”后,设计了一个“送信”的情境:小黑板上有10个信箱分别标有不同的数(1~10),教师手里有10封信,每封信上也有不同的数(1~9),要求信上的数与信箱上的数合起来是10。教师把一个信封给一位同学让他去送信,这位同学送对了,教师打开信箱,取出了一件礼物――一张精美的卡片。这位小朋友十分高兴地走下来了,其他小朋友的激情被调动了,纷纷举手,争着要送信。接下来是第二位、第三位……这时,我们发现拿到礼物的学生已经不再投入活动之中,而是只管个人低头摆弄欣赏卡片。没有轮到的学生明显地分为两种:一种在等待,另一种却放弃了“我才不稀罕这些东西呢!”。此教学情境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积极性很高,但随着教学流程的推进,教学活动变成只针对一部分学生,其他学生变得不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参与面很小,从而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甚至有的学生已在情感态度上产生消极情绪。久而久之,会使得另外的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信心。 3.牵强附会。 例如,教学“倒数的认识”。 师: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可以倒过来,如人可以倒立,杯子可以倒过来口朝下,一张人的笑脸图倒过来变成了哭脸(图片出示),你们也能举例吗?生:凳子可以倒过来放在桌子上。生1:数学本子可以倒过来写。……师板书:倒数。师:猜一猜,倒数是什么?生2:倒数就是将数倒过来,如1倒过来还是1,8倒过来还是8,9倒过来变成6。……以上教学是通过“东西可以倒过来”创设情境,貌似与“倒数”有关联,其实是老师望文生义,与“倒数”根本是两码事。学生从“东西可以倒过来”迁移到“数可以倒过来”,从而得到倒数,明显是牵强附会。学生的回答当然不是老师所希望得到的答案,但这能怪学生吗?是“倒”的情境将学生引入歧途。 4.脱离现实。 例如,教学“几和第几”。 有位老师在教学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闻言许多学生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的最快,应该小狗第一……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5.“食而无味”。 例如,《吨的认识》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一副漂亮的主题图,上面有牛、熊、马、鹿和一座小桥,并标出各只小动物的体重分别是500千克、400千克、300千克和100千克,小桥上立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这位老师介绍说:牛、熊、马、鹿一起去参加动物运动会,他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后问学生:你们从图上发现什么信息?能提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