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四节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ppt

第八章第四节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死刑指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是一种最严厉的刑罚。而遭受这种剥夺生命的刑罚方法的有关犯人通常都在当地犯了严重罪行。尽管这“严重罪行”的定义时常有争议,但在现时保有死刑的国家中,一般来说,“蓄意杀人”必然是犯人被判死刑的其中一个重要理由。 死刑缓期执行制度是我国刑事立法的一个独创的制度,它与死刑立即执行共同构成死刑这一刑罚方法,而不是轻于死刑的一个独立刑种。2011年5月24日,最高院发布2010年年度工作报告称,最高院在审理死刑复核案件时,不是必须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均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罚金是指由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或犯罪单位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 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人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剥夺政治权利是一种资格刑,它以剥夺犯罪人的一定资格为内容。我国刑法中的剥夺政治权利,是以剥夺政治权利这种资格为内容的,具有明显的政治性。 【例】通城县人民法院原通城县财政局干部姜某挪用公款赌博一案作出判决,以挪用公款罪判处被告人姜某有期徒刑十五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驱逐出境是指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境的刑罚方法。 【例】《非诚勿扰》女嘉宾闫凤娇曾因不雅照事件备受网友和媒体关注。菲律宾男子蔡光明涉嫌组织淫秽表演案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蔡光明因犯组织淫秽表演罪和聚众淫乱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两万元及驱逐出境。 * 刑法 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简言之·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狭义·规定犯罪和刑罚的一般原则和具体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刑法典 广义·刑法典和单行刑事法律以及非刑法规范性文件中的刑事规范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加广泛 概念 特点 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 刑法的基本原则 指刑法特有的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适用过程中所必须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 【罪刑法定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罪刑相当原则】 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无罪不罚·罪刑相当·罚当其罪 【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犯罪概述】 犯罪的定义: 犯罪的形式概念:从犯罪的法律特征上描述犯罪而形成的犯罪概念,也就是将犯罪表述为是触犯刑律、具有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 犯罪的实质概念:从犯罪的社会内容上描述犯罪而形成的犯罪概念,也就是将犯罪表述为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犯罪的混合概念: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概念,即在犯罪概念的规定中,既揭示犯罪的实质社会内容,又强调犯罪的法律形式特征,使犯罪的实质社会内容和法律形式特征统一在同一个犯罪概念之中。 中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text·p232),是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的混合概念。 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在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犯罪构成包括: 犯罪主体: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负责的自然人和单位。 犯罪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等。 犯罪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指刑法过顶得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犯罪客观方面: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的客观上需要具备的诸种要件的总称,具体变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等。 犯罪 犯罪 犯罪 犯罪 客 体 客观方面 主 体 主观方面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 刑法——犯罪概述 犯罪主体——什么人,包括自然人犯罪主体和单位犯罪主体 1 绝对无刑事责任时期 :14岁 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14岁—16岁 全负刑事责任时期:16岁 从宽责任时期:16岁—18岁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犯罪主观方面 ——在怎样的心理状态下 2 故意犯罪 A.间接故意 B.直接故意 过失犯罪 C .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一新生儿啼哭不止。为止住其哭闹,甲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该婴儿已经死亡。甲对该婴儿的死亡有何主观罪过? 某甲在做饭时,误将砒霜当作白糖放入汤中,其

文档评论(0)

lzhlmc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