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菊与刀
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 译者(编者):吕万和 熊达云 王智新等
商务印书馆 1990 年版
目 录
译者序言
第一章 任务—研究日本
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第四章 明治维新
第五章 历史和社会的负恩者
第六章 报恩于万一
第七章 “情义最难接受”
第八章 洗刷污名
第九章 人情的世界
第十章 道德的困境
第十一章 自我修养
第十二章 儿童学习
第十三章 投降后的日本人
译者序言
1981 年夏,金克木先生发表一篇文章,从美国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的名著《菊
与刀》谈到比较文化和比较哲学。文章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亟需制定战后
对德、日的政策。对德国,美国比较了解,政策也比较明确,即武装占领,直接管制。对日本,美国不
太了解。当时有两大问题需要研究:第一,日本政府会不会投降?盟军是否要进攻日本本土而采用对付
德国的办法?第二,假若日本投降,美国是否应当利用日本政府机构以至保存天皇?为了回答这两个问
题,美国政府动员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日本,本尼迪克特这本书就是受美国政府委托(1944 年)研究
的结果。
她根据文化类型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把战时在美国拘禁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大
量参阅书刊和日本文学及电影,写成报告。报告中推断出的结论是:日本政府会投降;美国不能直接统
治日本;要保存并利用日本的原有行政机构。因为日本跟德国不同,不能用对付德国的办法对付日本。
战争结束,美国的决策同这位人类学家的意见一致,事实发展同她的预料和建议一样。
1946 年,本尼迪克特把这份报告整理成书出版,立刻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1949 年初被译成日文,
1949 年至 1951 年,日本几家杂志约请专家举行座谈,对此书进行评论,有的并出版了特集。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但本尼迪克特在以此命名本书时,似乎并未
从这种含义出发,而是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又
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 ,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
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著者把日本文化的特
征概括为“耻感文化”,认为它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其强制力在于外部社会而不在于人的内心。
对于这些观点,有些日本社会学者评价很高,认为表现了“深刻的洞察力”。有些日本历史学者则不同
意,认为作者把特定时代、特殊社会集团的社会心理当作“日本人”的普遍心理,在方法论上有非历史
的和超阶级的缺点。评价虽然不同,影响很大则是事实。1951 年此书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至
1963 年已重印三十六次。1982 年出版的一本介绍“日本学”名著的书中称赞此书是现代日本学的鼻祖,
是文化人类学者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1986 年一篇综述战后日本研究状况的文章列举七种代表性观
点,说《菊与刀》是令人注目的一种。凡此都表明,此书影响至今不衰。
显然,把这本书译成中文是值得的。经了解我国解放前后均无此书中译本,乃决定动手翻译。所据
英文原著版本是: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 ,By Ruth Benedict,The Riverside Press ,
Cambridge ,Massachusett ,1946;并参照了长谷川松治译日译本《菊と刀》,社会思想社,《现代教养
文库第 16 种》,昭和三十八年第 36 次印刷。英文原著者注照译或照录,日译本注及中译者的补注则分
别加“日译者”或“译者”字样。原著有鸣谢及索引,中译本从略。
现在 ,国际上出现“日本文化研究热”,诸说并陈,颇有令人眼花缭乱之感。我国一位学者举出六
种主要学说并加以评论,本尼迪克特的“耻感文化”被列为第一种。关于这本书的评价自应留给读者。
这里我们想提出的是:所谓“文化”,其含义既有广义、狭义之分,也有观点不同之别。从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