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槽-台学说到板块学说
克拉通
克拉通
craton
地壳上长期稳定的构造单元 ,即地壳中长期不受造山运动影响,只受造陆运动发生变形的相对稳定部分。“W.H.施蒂勒1936年提出,作为与造山带相对应的地壳稳定地区。克拉通一词源于希腊语Kratos ,意为强度。1921年柯柏称之为“kratogen”,1936年施蒂勒改称“kraton”,当时还划分出高克拉通和低克拉通,分别对应于大陆和大洋盆地,由于后来已证实大洋是活动的年轻地壳,今克拉通一词仅用于大陆地区,是地盾和地台的统称。
地盾
地盾 shield
克拉通中前震旦纪或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大面积出露的地区。E.修斯1888年提出。地盾具平坦但凸出的地表形态,其周围被有平缓盖层的地台围绕而呈现出地盾形态。世界著名的地盾有加拿大地盾、波罗的地盾等。由于地盾出露的岩石均属太古宙和元古宙,对地盾岩石组分、变形和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提供地球演化早期历史的信息。沉积盖层在地盾上的缺失往往是后期剥蚀的结果,所以地盾在地质构造性质上与地台并无本质差别,代表地台中相对隆起部分,两者的关系是过渡的。
地台
地台
platform
大陆上自形成以后未再遭受强烈褶皱的稳定地区。曾称陆台。1885年由E.修斯提出。在地槽地台学说中,地台是与地槽相对应的地壳稳定构造单元,以含有未变质的沉积盖层区别于地盾。
地台具有双层结构,即由基底和盖层构成。基底由前震旦纪或前寒武纪的巨厚已变质的沉积岩系与火山岩组成,构造复杂,一般遭受过较强的区域变质作用。基底岩石建造序列属地槽型。盖层由震旦纪或寒武纪以来的沉积岩系组成,其厚度一般不超过1000~2000米,未经受区域变质作用。其沉积物组成地台型建造序列。盖层与基底以角度不整合接触。地台的主要特征有:形态上呈等轴状,面积一般超过数十万平方千米,地貌反差小。沉积建造多由高成熟度、分选良好的浅海或陆相地层组成,厚度不大但分布广泛,地层成席状体,对比性良好,有石英砂岩建造、粘土铁质建造、碳酸盐建造等。岩浆活动微弱,以大面积的陆相溢流玄武岩为特征。构造变形弱,多发育短轴背斜和盆地;盛产石油、煤等能源和其他沉积矿产。
地台内部按沉积盖层的发育及变形情况可划分出 3种次级构造单元:台背斜,是地台上的相对隆起区,盖层厚度小;台向斜,是地台上相对坳陷区,盖层厚度大;台褶带,是地台上构造性质相对最活动的带,地层厚度大,其中并可出现线状褶皱和断裂。
准地台
地质学上地槽-地台学说中所划地台的一种,与正地台相对。
准地台是活动性比较大的地台,它的基底硬化程度一般较低,盖层厚度较大,在地台的发展过程中有显著而广泛的褶皱和断裂运动以及规模较大的中酸性岩浆活动。
代表:中朝准地台、扬子准地台。
但关于地台类型的划分及根据,又有不同的看法,在准地台与正地台的本质区别方面存在争议。
虽然地槽-地台学说在地质学界的统治地位已经让于板块构造学说,但关于地台的说法仍保留下来。
地槽
地槽
geosyncline
地壳上的槽形坳陷。在地槽地台学说中是与稳定的克拉通或地台相对立而存在的强烈构造活动带,二者构成地壳的两种基本构造单元。由美国地质学家 J.霍尔与 J.D. 丹纳于1859和1873年先后提出。曾译作大地向斜。
地槽具有以下特征:呈长条状分布于大陆边缘或二大陆之间,宽可达上百千米,延伸可达上千千米。具有特征性的沉积建造并组成地槽型建造序列,如硬砂岩建造、复理石建造、硅质-火山岩建造、磨拉石建造等,沉积厚度巨大。广泛发育强烈的岩浆活动,有细碧-角斑质火山喷发,中、酸性岩浆浅成活动和玄武岩喷发等。构造变形强烈,普遍发育褶皱和逆冲断层推覆构造等。区域变质作用发育。具有成矿专属性,如与中、酸性侵入活动有关的铜、铁、钨、锡矿,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铬、镍矿等。地球物理场特点是具有呈现条带状分布的重、磁异常以及高热流值的地热分布。
按W.H.施蒂勒的分类,地槽有位于克拉通或地台边缘的正地槽和位于克拉通或地台内部的准地槽二类,其中正地槽又有近克拉通侧 、 且很少火山活动的冒地槽和远离克拉通、火山活动强烈的优地槽之分。准地槽相对于正地槽,其活动性较弱。J.奥布英1965年指出,优地槽与冒地槽往往成对出现,构成地槽偶,地槽演化后期的造山活动都是从靠大洋一侧的优地槽开始 , 逐渐向冒地槽推进的 ,是为地槽的极性,地槽偶和地槽极性的研究对于恢复古大陆边缘格局和演化是非常重要的。
地槽从其开始发育到最后封闭大致经历了以下演化阶段:广泛接受沉积的地槽坳陷阶段;强烈构造变形形成褶皱带并逐渐抬升的造山阶段;褶皱带全面隆起、地槽封闭的后造山阶段。这 3 个阶段构成了地槽发展全过程的构造旋回,至此地槽转化为稳定的地台。从板块构造学观点看,地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
- SH/T 3613-2013-石油化工非金属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pdf
- 2024年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单招英语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大学物理教学课件》广工大:(改) 16-5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ppt VIP
- 第5章 飞机燃油系统《航空器系统与动力装置》.pptx VIP
- 英语3分钟演讲PPT.ppt
- MIDIPLUS_X_Pro_mini_series英文使用说明书.pdf
- 2024年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1) .pdf VIP
- 酒店员工仪容仪表礼节礼貌培训.pptx VIP
- 2024年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