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上遭贬谪的诗人
谪
名单:苏轼
柳宗元
欧阳修
范仲淹
一:苏轼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既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佑元年(1056) ,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嘉佑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其父于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初还朝任职。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 ,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 、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下狱。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元丰三年(1080)春
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定慧院(在今湖北省黄岗县东南)。该词上阕写了定慧院中,夜深人静月挂疏桐之时,有个幽人独自往来,如同孤鸿之影。词中道出了“夜中不能寐”“披衣起徬徨”之意。下半阕承接上文写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却不肯栖息,只得归宿荒冷的沙洲。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心情与处境的写照。以孤鸿自况,“拣尽寒枝不肯栖”,表达了作者不愿曲意改志,与世俗合流的峻洁姿态。
他是高贵的,却是寂寞的。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街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元丰四年(1081)春
这首水龙吟是苏轼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 ”,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更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
首句“似花还似非花”, 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 ”: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点春光,送走春色;说它“似花 ”,它色淡无香 ,形态细小,隐身枝头,从不为人注目爱怜。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作者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继而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杨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最后,“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道出了苏轼被贬后怀才不遇的沉郁心绪。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月。 ???????????????????????????
——《念奴娇·赤壁怀古》元丰四年(1080)十月
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作者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作者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自身,表达了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人间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统观全词,虽略见苍凉,但格调是豪壮的,不同于一般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
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 元丰五年(1082)春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词人旷达超逸的胸襟,寄寓着其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竹杖芒鞋轻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