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善于发现机遇和把握机遇
当机遇来临时怎么做 发现机遇 把握机遇 利用机遇 发现机遇: 敏锐的思想触角 洞察力 想象力 雅各布·博尔碎片定律 有个丹麦大学生。他叫雅各布·博尔。有一天,他在实验室做实验,快下课时,不小心打烂了一支玻璃瓶子。在清扫玻璃碎片的时候,他突发奇想,将那些碎片分为大的、次的、次小的和最小的4类,接着拿去称重量。结果他发现,这几类碎片,大的与次大的重量比率为16比1,次大的与最小的比也是16比1,他对这同样的比率很感兴趣,他想:是不是所有的碎片都是这样子的比率呢?于是故意往地上摔烂了几个玻璃瓶和瓷瓶。结果发现几种碎片的比率都接近16比1!这就是著名的雅各布·博尔碎片定律。 这一规律,现在已广泛应用于考古和天体研究,人们据此从已知瓷器、陨石的碎片来推测它们原来的形状和面积。雅各布·博尔也因此出了名,成了科学家。 把握机遇,就是要不失时机地追踪机遇 从一定意义上讲, 利用机遇比发现机遇更重要 读完研究生的史玉柱做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放弃唾手可得的仕途,辞职“下海”创办企业。领导为他惋惜,同事感到困惑,连最了解他的妻子和父母也感到不可思议。而史玉柱的心里,却涌动着一股不可遏制的创业冲动。在与一些业内人士的多次交流中以及对当时社会坏境的剖析下,他清楚地看到,80年代末的中国电脑技术,在文字处理特别是桌面印刷排版领域,还处在非常原始落后的状态。国际市场上专用文字处理机甚至大大超过了通用电脑的价格。他希望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积累的知识,在这个领域里闯出一条路。史玉柱的创业是极其艰苦的,他一没有资金,二没有靠山,全部“家当”是东挪西借的4000元人民币。 唯一让他充满信心的,是读书期间呕心沥血开发出的一套软件——M6041桌面汉字处理系统。这套软件被储存在集成电路板里,插在电脑的扩展槽里使用,当时被人称为“汉卡”。史玉柱返回深圳大学,凭着对环境的熟悉,偷偷“混进”学生宿舍栖身,也偷偷“混进”机房,借用学校的电脑继续完善自己的汉卡,直到他认为这个系统已经成熟到可以推向市场的时候。史玉柱联合了几位青年伙伴,共同探讨,共同摸索,大胆承包了深圳大学科技工贸公司电脑服务部,当然,创业资金也就是那一直舍不得花掉的4000元。但最终他获得了成功,成为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 如何拥有一颗“有准备的头脑”? 要有知识的积累 要有生活见识的积累 要有开放的交往方式 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李光前是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新加坡华人企业家。1914年,李光前被聘为新加坡中华国货公司的英文财务,并处理采办与交涉等事务。当时,民国初立,中国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分别出版了新型的“共和版”课本和“中华版”教科书,但东南亚各地许多华侨学校却仍采用清末的旧课本,明显地跟不上形势。李光前目光敏锐,感到机不可失,于是从国内购入大批新书,转售给各侨校,为公司赢得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1928年,李光前创立了自己的南益树胶公司。此前,他准备购买胶园,扩大规模。这时刚好有一位英国商人准备回国,想把麻坡的1000英亩胶园以10万元价格出售。李光前调查之后决定购买。然而,其岳父陈嘉庚先生则表示反对,理由是胶园经常有猛虎伤人,如果工人不敢去割胶,胶园再便宜也会荒芜。但李光前认为胶园价格将会倍增,因为政府已经准备在该胶园附近修建公路,有了公路,人来车往,老虎也会绝迹。于是他坚持己见,筹钱把胶园买了下来。 不久,李光前的预言变成了现实,公路修建后,胶园价格暴涨了2-3倍。1928年,李光前把这片胶园以大约40万元的高价出售。短短一年内,李光前净赚30万元左右,他正是靠这笔钱创办了南益公司。 想一想: 请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分析李光前为什么会成功? 想一想: 如何才能发现机遇和把握机遇? 发掘主体潜能的功能 激励人生进取的功能 校正人生目标的功能 人生机遇是主客观交互作用的产物 知识积累方面的准备 生活见识方面的积累 思维方式,心里素质等主观方面的条件 社会文化背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