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年 7月 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Jul,2010
第 4期 JournalofNa@ngNormMUnive~ity(Soci~Science) No.4
“杨家将娱乐审美与伦理道德主题的分化与合流
沈文凡 ,聂 矗
摘 要:“杨家将”文学作品经过民间艺人和文人群体的想象、加工、改编,有很多民间传说和
文学作品流传下来。从宋代话本、金院本、元杂剧,到明代杂剧、传奇、小说,再到清代戏 曲,形成
了大量文人创作与民间艺术的结晶。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者在整体构思、立意谋篇、人物形象塑
造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伦理主题、文化心理、价值观念、艺术特征和创作倾向;作品的叙事结构
(空间结构、事件结构、因果结构、观众心理结构)从单线型逐渐发展为多线、递进、扇形、结网型;
故事中“杨家将”家族英雄群像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由单薄到饱满,表现出虚实结合、关善相济
的审美特征,呈现出渐次推进、逐渐变异、累积放大的演变历程。纵观 “杨家将”文学作品的整体
流变,是沿着 “娱乐审美——道德教化——审美+伦理”轨迹而展开的,此即 “杨家将”作品流变
过程的文化特征和审美内涵。
关键词:“杨家将”;审美内涵;文化特征;伦理主题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08(2010)04—0132—06 收稿 日期:2010—02—22
基金项 目:国家社科基金 (06BZW022),吉林省社科基金 (2006027)
作者简介:沈文凡,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30012;聂矗,吉林大学文学院
博士生,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讲师 028000
北宋 “杨家将”戍守边关、抗击契丹的故事在 讨。本文选取文化审美视角,对历代 “杨家将 ”文
我国已经家喻户晓,为人们喜闻乐见。 “杨家将 ” 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创作动机、故事选取、编制发
事迹在 《宋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续编》、 展、环境描写、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所
《续资治通鉴长编》、《辽史》、《十国春秋》、《三朝 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烙印和文化心理形态进行综合
国史》、《九国志》、《契丹国志》等正史,《涑水纪 考察,进而得出 “杨家将”文学在宋、元、明、清的
闻》、《隆平集》、《东都事略》、《合壁事类》、《事文 发展史是沿着 “娱乐审美——伦理道德——审美
类聚》等野史笔记中有载;《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 +伦理”轨迹的结论,旨在对这一轨迹进行深入
铭》、《杨氏家传》、《宛委余编》、《天下郡国利病 探讨,以期进一步研究 “杨家将”文学作品的本质
书》、《荀学斋 日记》、《新义录》、《通俗编》、《小浮 和内涵。
梅闲话》、《秦辅 日记》等历代大量文人笔记、札
一 、 源起 :宋、元时期 “杨家将
记、诗歌中也不乏记载;近代以来,“杨家将”学术
作品的审美娱乐意蕴
研究著作汗牛充栋,孔另境 《杨家将》、余嘉锡 《杨
家将故事考信录》、常征 《杨家将史事考》、卫聚贤 宋、元时期 “杨家将”话本和杂剧是 “杨家将”
《杨家将》、李裕民 《杨家将史事新考》、沈起炜 《杨 文学作品的源头,这一时期创作者出于 自身所在
家将的历史和传说》等论著从史学、文学角度对 阶层利益的考虑以及对社会、民族未来发展的自
“杨家将”的历史真实及人物故事作了深入、系统 发的忧患意识,使得这一时期的创作完全悖离了
而详实的考证,裴效维、康宝成、杨芷华、聂崇岐、 历史中真人真事,更加否定了文学中为统治阶层
郝树侯、郑骞、张遐民等学者在史料考证、文本研 服务的伦理教化功能(祛除了 “文以载道”),而是
究、小说叙事学考察等诸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