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的研究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的研究 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袁 青 1.1 校本 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郑金洲 1.2 校本课程 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1.3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 是指以培智学校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其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智障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通过对中、重度智障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家庭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中、重度智障学生学习的课程。 2.培智教育校本课程研究的起因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对招生对象的变化与需求的思考 我国培智教育课程发展的必然 2.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前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国务院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近几年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以及广大课改实验教师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场伟大的改革运动中,取得了初步成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对培智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和研究产生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2.2 对招生对象的变化与需求的思考 培智学校的生源已从过去的轻、中度逐步转向中、重度智障儿童,原有的以知识为体系的课程内容脱离了学生生活的需要,无法促进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得到发展。因此,弱智学校的课程设置必须以弱智儿童的生活需要和发展需要为立足点,以保证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求。 2.3 我国培智教育课程发展历程 我国弱智教育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的课程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3.1 我国培智教育课程发展历程 1985年前后,我国弱智教育是在传统特殊教育和当时的普通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课程与教学沿用了普通教育的方式,采用了全国统一的学科课程,采取降低难度、放慢进度 等办法进行教学。 2.3.2 我国培智教育课程发展历程 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中期。当时由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一套供轻度弱智儿童使用的教育课程,以分科课程的方式编写。 1994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度智力残疾儿童教育训练纲要》,允许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采用统一 的教材或自编教材。 2.3.3 我国培智教育课程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90年代末期,随着弱智教育的发展,教育对象的程度、教育安置形式发生了变化,以普通教育课程和教学模式为基调的弱智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特殊教育开始形成国家统编课程,地区课程和校本课程共存的局面,其中校本课程的研究与运用具有越来越明显的活力。 2.3.4 我国培智教育课程发展历程 200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经过十一稿修改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拉开了特殊教育全面改革的序幕。新的《方案》彰显着“让生活走进培智教育,让教 育改变学生生活”的理念和精神,在 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原则、课程设 置等方面给培智学校教育的提出了 明确的任务和要求。 新《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几个变化 教育对象的变化 培养目标的变化 课程设置原则的变化 课程设置的变化 新《方案》教育对象的变化 1987年制定的《 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 》以招收轻度残疾儿童为主; 1994年《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育对象为适龄中度智力残疾儿童少年; 新《方案》并没有明确教育对象的类别,而是要求“……遵循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依据个别差异进行教育和康复,在理念上发生了变化。 新《方案》培养目标的变化 1987年的目标是培养四有公民,成为适应社会生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994年《纲要》强调补偿缺陷,能够进入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成为社会平等的公民; 新的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突出了使智残学生身心均衡全面发展,融入社会,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新《方案》课程设置原则的变化 新《方案》课程设置的变化 1987年的《教学计划》,基本上采用当时普小课程设置的模式,在课程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上有所调整,以学科课程的模式呈现; 1994年的《纲要》,在学科课程基础上增加了活动课程,以适应智残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 ; 新《课程方案》的将课程设置为一般性和选择性课程两大模块,立足于智残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以生活为核心的,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的生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