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体育《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说课课件
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说课稿 盐城盐南中等专业学校 张云峰 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课以《新课标》为依据,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安排教学内容。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一、教学内容: 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全队进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是篮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运球、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 。 本课的授课班级为男生班,共四十人左右。学生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 五、本课的重、难点确定: 重点:运球手型及按球的部位、力量,传接球的快速、准确能力。 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支配掌握能力。 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 一、引情入境阶段: 1、课堂常规 2、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提醒同学们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 二、激发兴趣阶段: (1)、相反方向口令练习。 使学生能更快的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2)、篮球操。 让学生充分活动开关节,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准备。 1、运球 高低交替运球,两手交替运球,体前变向运球,急停急起运球等原地和行进间的运球练习。 学生看教师示范后模仿练习,同时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身体的姿势、手型、手法和球的运行要准确。着重解决手对球的按拍力量、方向、掌握。上下肢协调配合和眼视前方,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 3、原地两人一组双手胸前传接球 要求:前臂发力前伸,手腕急速向外翻转,肩、肘、腕关节放松,全身协调。 4、原地两人一组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要求:运、传、接运用协调,且要迅速转换衔接。 5、几人一球一组,行进间运球后传球、接球后运球。 要求:运球和传球,接球和运球要相互衔接好,顺,逆方向都要练习。目的是利用运球和传接球动作有机紧密衔接,快而连贯,更进一步提高传接球和支配球的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四、恢复身心阶段: 1、瑜伽放松练习。 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放松感受音乐,陶冶情操,愉快地结束本课。 2、对本课进行小结。 3、布置收回器材。 4、师生再见。 场地器材: 场地:篮球场2片 器材:篮球40个,球网4个 预计教学效果 预计平均心率为:110--130次/分左右。 最高心率为150次/分左右。 运动密度约为55%,运动负荷为中等偏上。 * * 三、学情分析: 三、技能学习与展示自我阶段: 2、先进行一对一的“抢运球”对抗练习,然后进行分组“抢运球”对抗练习。 加强学生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表扬,为下部分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