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可园词存》与陈作霖的南京地域文化情结.docVIP

《可园词存》与陈作霖的南京地域文化情结.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可园词存》与陈作霖的南京地域文化情结   摘 要: 可园老人陈作霖对家乡南京的文化情结不仅体现在对乡邦文献的整理上,亦凝结在其文学创作中。陈作霖的《可园词存》不仅对其重要的南京文学交游活动有生动全面的记述,而且对南京地理名胜、历史掌故、风土名物等进行了多方面描绘和展现,表现出了其对南京地域文化的深厚情结。《可园词存》是认识该时期南京文坛活动与风貌的重要纽带,亦是追溯近代南京地域文化图景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 陈作霖 《可园词存》 南京 地域文化   陈作霖(1837―1920),字雨生,号伯雨,晚号可园、可园老人。作为南京人,陈作霖对家乡充满着深厚的情感,于乡邦文献用力甚巨,著述宏富,其《金陵通纪》、《金陵通传》、《金陵物产风土志》、《金陵佛寺志》等皆为富有影响的地方史志名著。同时,在文学创作领域,陈作霖亦笔耕不错,诗词文兼善,有《可园诗存》二十八卷、《可园词存》四卷、《可园文存》十六卷、《寿藻堂文集》二卷、《养和轩随笔》三卷、《秉烛里谈》三卷、《可园诗话》八卷等作品存世,这些作品对南京地理名胜、历史掌故、风土名物等多有表现,体现出浓郁的地方文化情结,兹文仅就其《可园词存》与南京地域文化之关系做初步考察。   一、《可园词存》与陈作霖的南京文学交游   陈作霖先世于明末清初自河南颍川占籍南京,至其凡七世。第四世石渠先生,嘉庆二十四年(1819)进士,尝主讲杭州紫阳书院。第六世葆常先生,同治六年(1867)举于乡。受家族文化环境的熏陶,陈作霖自幼喜爱文学。十四岁(1851)补县学生。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入南京,陈作霖随家人先后迁居于宣城、全椒、凤阳、盱眙、宝应等地,于同治三年(1864)返回南京。陈作霖返里后,肄业于南京钟山、惜阴两书院,以诗、古文、词见赏于山长临川李联?L(小湖)、全椒薛时雨(慰农)。于两书院期间,陈作霖与同里姚兆颐(友梅)、秦际唐(伯虞)、朱绍颐(子期)互为推重。中年时期的陈作霖与刘寿曾、甘元焕(剑候)、姚兆颐、秦际唐等同为南京文坛的中坚。陈作霖与当时的文人好友先后于莫愁湖榭、玄武湖、冶山飞霞阁等地举行集会,因文会友,作图题诗,记怀古人,为当时南京文坛留下不少佳话。光绪元年(1875)陈作霖举于乡。后三上春闱而不第,遂绝意功名,于所筑可园(今南京市安品街20号)中锐意著述。光绪六年(1880),陈作霖与秦际唐、顾云等人为薛时雨建庐于?C山。此后,可园与薛庐就成为陈作霖与文朋经常聚会之所。时陈作霖与秦际唐、朱绍颐、顾云、邓嘉缉、蒋师辙、何延庆交往甚密,并结为“石城七子”,缪荃孙有诗赞之曰:“秦淮昔日初问津,金陵七子才绝伦。”   陈作霖自同治三年(1864)返里后的六十年间,“初为文坛新秀,继为文坛中坚,再则为文坛耆宿。因此言此六十年间的南京文坛,必言及老人”[1]。关于陈作霖词的创作情况,据其《可园词存自序》可知,陈作霖“六十以后,始学填词”[2]。是集所收词作,为其十年间所成。《可园词存》刻于清宣统二年(1910),凡四卷,共158阙。卷一为“炙簧新谱”(37阙),卷二为“琴心阁忆语”(38阙),卷三为“洗红?m曼调”(44阙),卷四为“花枝楼梦吟”(39阙),以小令和中调为主。这些词作对该时期南京文坛上的交游多有记载,是我们认识该时期南京文坛活动与风貌的重要纽带。   旧俗入冬后,亲朋相聚,宴饮作乐,谓之“消寒会”,此俗唐代即有,也叫暖冬会。消寒会是陈作霖与文友们集会畅聊的重要活动形式,仅《可园词存》就记录了5次这样的集会。如《貂裘换酒?消寒第一会》:   司马晴丈、秦伯虞、朱豫生、周柳潭、郑叔龙同集冶麓山房,时己亥冬日也。   不改寒酸态,尽屏除、山珍海错,但供虾菜。年近休教清兴减,且自评诗读画,瞻屋角、斜阳红挂。酒气蒸成春气暖,解羊裘、磅礴频呼快,知醉里、乾坤大。   当年记作消寒会,(己卯年事)有九人提壶挈?},杏花村外。(高冈里姚宅)二十余年弹指过,只有三人尚在。一人又官羁琼海(姚友梅、朱子期、陈耘芬、何善伯、甘子纯、李仲衡皆逝,刘雨生官广东)。头白相依余二老(伯虞及予),约同盟、复整新盘敦。谁说是,兴难再①?   从词前小序可知,在己亥(1899)冬,时年63岁的陈作霖与司马晴丈、秦伯虞、朱豫生、周柳潭、郑叔龙等好友相聚于自家冶麓山房(即后来之可园)。此次雅集,诸老友品酒饮茶,评诗读画,清兴不减。从词中叙述可知,二十年前,己卯(1879)年在南京高冈里姚宅的那次消寒会有九人,只是二十年之后,当初的参加者只剩三人。是年苏轼生日这一天,雪后晴余,陈作霖与几位好友于司马晴丈倦游室再次集会,是会司马晴丈绘寒?鲜偎胀迹?众人弄笛饮酒,“藉橘荔,共祝髯翁,笠屐旧图重??”(《西湖月?消寒第四会》)。   消寒会之外,遇好友归乡、寿辰及重阳佳节等时令,陈作霖及友人往往会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