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报纸』的历史解读.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报纸』的历史解读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早在中国2000多年前的西汉初期,报纸的雏形已经出现,但旧式报纸的思想、内容以及形式和现今有很大的区别。   古代报纸的最初发行,是朝廷默认的一种事业。它由国家最高统治者允许发布、朝廷统一管理。所记载的内容无非是皇帝诏令、诸臣奏议和官员职位升降。没有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言论。这种形式被世人称为“邸报”,另一种说法为《官报》,形式类似于现今的内参。清朝初期,“邸报”二字改为《京报》,报纸也逐渐走向民间,朝廷默许民间自设报房。报纸内容却不得自行添加,只能选取、复制邸报中百姓感兴趣的新闻,发放民间。   随着皇权的落败,“京报”被废止。民国时期 ,西方传教士来华办报,中国报纸被重新定义,报纸发展也进入巅峰状态。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于1815年发行的华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计报》,内容包括言论和新闻,是中国有正式报纸的开始。   邸报 权力者的读物   “邸报”的产生,为皇权时期政治上的一种需要。是当时所有报纸的统称,由朝廷全权管理,也称为“官报”。   邸,《说文》“属国舍也”。《汉书》记载:“郡国朝宿之舍,在京师者率名邸。邸,至也;言所归至也。”《史记?封禅书》:“方士多言古帝王有甘泉者,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   中国早期的统治者具有发布公告的惯例,一是让百姓了解朝廷动向,二是远离京城的大臣通过公告知道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政治情报。2000年前西汉实行的是郡县制,各郡在京城设有驻京办事处,称为“邸”,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将朝廷下发的公告写在竹简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驿道,传送到各郡大臣。这也是“邸报”的由来。   “邸报”二字出现在世人眼前,是从唐代开始。《全唐诗话》记载:“邸报,制诰阙人,中书两进君名;不从,又请之。” 唐代,番邦制度盛行,驻京办事处“邸”改为“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唐代派发“邸报”,由各地派驻长安负责呈进奏章和通报消息的进奏院和进奏官们分别向各个地方抄发的,当时通称为进奏院状报、进奏院状、邸吏状或报状。   《开元杂报》是发布于唐玄宗时期的“邸报”。唐人孙樵《经纬集》一文中记载,《开元杂报》的内容“凡数十百条,樵当时未知何等书,徒以为朝廷近所行事”,如“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大射礼于安福楼南。某日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某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有差。某日宣政门宰相与百僚廷争十刻罢”等。   宋朝时期,“邸报”是最流行的,成为文人学士广泛阅读的出版物,《东坡集》载:“坐观《邸报》读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而这段时期,朝廷对“邸报”发行严格控制。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就规定由枢密院事先审查样报,通过“定本”,然后方准传发的“定本”制度。邸报的正本只发至各级政府部门的长官,长官以外的官僚和士绅所看到的往往只是它的抄件。宋代的邸报大部分是抄写的,只有一小部分稿件以“镂版”的方式印发。   邸报虽是中国报纸的雏形,但有它的局限性。古代识字的人少,只有大臣、富商才看得懂各类“邸报”。梁启超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曾指出“邸报”的弊端,“嗟夫!中国邸报兴于西报未行以前,然历数百年未一推广。商岸肇辟,踵事滋多;劝百讽一,裨补盖寡;横流益急,晦盲依然;喉舌不通,病及心腹。”   京报 只起到公告板的作用   明朝末年,各省都派有专司文报的提塘长驻京师,兵部则派出提塘分驻各省。驻京提塘称为“京塘”,京唐抄发的报纸被称为“京报”。驻省提塘称为“省塘”,抄录的各省辕门钞称为“省报”。这种省报往往印成单张随京报一同分发。所以“邸报”这一名称就逐渐为含义更加明朗的“京报”所取代。   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对“京报”的定义为,“京报只是一种空泛叫法,指代属于个体投资商所有的几家独立报纸,用来报道朝廷备忘录和公告复制本”。   清因明制,设立内阁管理机要。此时朝廷逐渐放开对官报发行的控制,默许民间自设报房,可选印从内阁抄录的谕旨、奏疏和官吏任免消息。全国统一发放,名为荣禄堂的南纸铺负责“京报”抄印、发售工作。此类抄印作品的名称定为《京报》。以竹制或毛太纸抄印,多时十来页,少时也有五六页;以黄色纸为封面,长约六寸,宽约三寸。   抄印标准也有规定,乾隆十八年(1753年),抚州卫千总卢鲁生等抄传伪稿案发。朝廷感到由各省提塘分别向地方抄发“京报”,很容易夹入伪稿,便决定对抄报制度进行改革。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朝廷决定:“嗣后各提塘公设报房,其应抄事件,亲赴六科、五城御史严行访察,如有讹传、私抄、泄露等弊,交部治罪。”   “时有山东登属之人,负贩于西北各省,携之而往,销行颇易。此辈见有利可图,乃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