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两栖动物虽已具备登陆的身体结构,但是繁殖和幼体发育仍旧必须在淡水中进行。幼体形态似鱼,用鳃呼吸,有侧线,依靠尾鳍游泳,发育中需经变态(metamorphosis)才能上陆生活,这是两栖纲区别于所有陆栖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 一、体形 现存两栖动物的体型大致可分为蚓螈型、鲵螈型和蛙蟾型。蚓螈型的种类外观很像蚯蚓,眼和四肢退化,尾短而不显,以屈曲身体的方式蜿蜒前进,营隐蔽的穴居生活,代表动物有蚓螈和鱼螈等。鲵螈型的种类四肢短小,尾甚发达,终生水栖或繁殖期营水生生活,匍匐爬行时,四肢、身体及尾的动作基本上与鱼的游泳姿势相同,代表动物有各种蝾螈和鲵类。蛙蟾型的体形短宽,四肢强健,无尾,是适于陆栖爬行和跳跃生活的特化分支,也是两栖动物中发展最繁盛和种类最多的类群,代表动物为各种蛙类和蟾蜍。 两栖动物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和四肢四部分。头形扁平而略尖,游泳时可减少阻力,便于破水前进。口裂宽阔,颌缘是否有齿视种类不同而异;吻端两侧有外鼻孔一对,具鼻瓣,可随意开闭控制气体吸入和呼出,外鼻孔经鼻腔以内鼻孔开口于口腔前部。大多数陆栖种类的眼大而突出,具活动性眼睑,下眼睑连有半透明的瞬膜(有些鲨鱼已有瞬膜),当蛙、蟾等潜水时,瞬膜会自动上移遮蔽和保护眼球。蛙蟾类的眼后常有一圆形的鼓膜(tympanic membrane),覆盖在中耳(middle ear或称鼓室 tympanic cavity)外壁,内接耳柱骨(columella),能传导声波至内耳产生听觉;中耳还以耳咽管 (eustachian tube)与咽腔连通(图17-2)。雄体的咽部或口角有1~2个内声囊(internal vocal sac,如花背蟾蜍、黑眶蟾蜍、棘胸蛙、中国林蛙、金线蛙等)、或外声囊(externalvocal sac,如黑斑蛙、虎纹蛙、沼蛙、泽蛙、雨蛙、狭口蛙等)。外声囊是由咽壁扩展所成的皮肤囊,充气时可膨胀成泡状或袋状;内声囊位于咽喉腹面或下颌腹面,为皮肤所掩盖,由该处肌肉皱褶向外突出所形成的双壁结构,能发生共鸣作用而扩大喉部发出的叫声。水栖的鲵螈类、大蟾蜍、日本林蛙却无声囊(图17-3),生活于急流山涧内的湍蛙既无声囊,也不发声,而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倭蛙和高山蛙不但缺乏声囊,甚至连鼓膜和听骨(耳柱骨)也一并消失,对它们说来,发声和听觉似乎在生活中已经不起任何作用。 颅骨后缘至泄殖孔为躯干部,背面光滑,例如蝾螈、肥螈、雨蛙、姬蛙或粗糙而具瘰粒,例如疣螈、瘰螈、蟾蜍;一些种类常有2条隆起的背褶(dermal plicae),如黑斑蛙、金线蛙、日本林蛙、弹琴蛙;另一些种类却只有长短不一的纵行肤褶(skin fold)或肤嵴(skin ridge),如虎纹蛙、泽蛙等;分布在我国北方的小鲵、山溪鲵、北鲵和爪鲵,体侧均有明显的肋沟(costal groove),尾形侧扁,是鲵螈类的游泳器官。 附肢2对,但鲵螈类中的鳗螈仅有细小的前脚,而蚓螈和鱼螈则四肢已经退化。蛙蟾类的四肢发展很不平衡,前肢短小,4指,指间无蹼(web),主要用作撑起身体前部,便于举首远眺,观察四周;后肢长大而强健,5趾,趾间有蹼,适于游泳和在陆地上跳跃前进。树栖蛙类的指、趾末端膨大成吸盘,能往高处攀爬,吸附在草木的叶和树干上。 二、皮肤 古两栖动物的体表被鳞,有些种类的背部和头部还覆有从真皮鳞演变所成的骨板。现生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并富含腺体,鳞已退化,只有穴居生活的蚓螈类动物在皮下还埋有残存的鳞迹,这是两栖动物区别于其他各纲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真皮底部有皮下结缔组织,并以此与体肌疏松地相连。表皮是皮肤的外层,含有多层细胞,最内层由柱状细胞构成生发层,能不断地产生新细胞向上推移,由此向外,细胞逐渐变为宽扁形,最外层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轻微角质化,称为角质层(stratum corneum),两栖动物皮肤角质化较明显的部位有:蟾蜍头部骨棱的表皮和背上的角质突起或疣粒(wart)、髭蟾上唇边缘的角刺、棘蛙类繁殖前胸部出现的角质刺团、巴鲵掌、跖部的角质鞘和爪鲵指(趾)端的角爪等。角质层细胞从皮肤表面的脱落,就是脊椎动物中常见的蜕皮现象(motting)。表皮中含有丰富的粘液腺,粘液腺为多细胞构成的泡状腺,腺体的分泌部下沉于真皮层,外围肌肉层,有管道通至皮肤表面。粘液腺可借真皮层内的肌纤维收缩,从皮肤开口的腺孔中流出其分泌物,使体表经常保持湿润粘滑和空气、水的可透性,对于减少体内水分散失及利用皮肤进行呼吸都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两栖动物通过蒸发冷却用以调节体温的一种途径(图17-4)。雄性狭口蛙和齿突蟾的胸腹部有一大片腺区,其分泌物可使两性在繁殖抱对时牢固地粘贴在一起,不致从背上跌落。位于蟾蜍眼后的耳旁腺(parotid)和

文档评论(0)

ipbohn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