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两栖纲分类.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两栖纲分类

第三节 两栖纲分类 现存的两栖纲动物有蚓螈目(Caeciliformes)、蝾螈目(Salamandriformes)和蛙形目(Rani-formes)等3个目,有398属,34科,约4200种。我国产两栖纲动物280余种。 一、蚓螈目(Caeciliformes,无足目Apoda,裸蛇目Gymnophiona) 蚓螈目动物的身体细长,形似蚯蚓,四肢及带骨均退化,无尾或尾极短,是营钻土穴居生活的类型。全身裸露,体表有皮肤褶皱形成的数百条覆瓦状环褶,环褶内有次级环褶及围绕体轴呈环状排列的骨质圆鳞(水生种类无鳞),可用于加固体壁抵抗泥土压力的作用。环褶表面腺体丰富,分泌物能减少水分蒸发,并可有效地降低体表与洞壁的磨擦,加快在洞穴中运动的速度。眼小,大多隐于透明的皮下成眼点状;耳无鼓膜;听神经退化;鼻眼间近颌缘的凹槽内有一能伸缩自如的触突,状如蜗牛的触角,伸长时可达2mm~3mm,敏感而有助于地下钻穴活动。雄性的泄殖腔能翻出体外,用作交配。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雌体常抱卵孵化,以皮肤表面的粘液保护卵免致干燥。 蚓螈类是两栖纲中最低等的类群,还保留着一系列原始特征:环褶内的皮下具有来源于真皮的骨质圆鳞;头骨上的膜性硬骨数目多;无荐椎;椎体为双凹型;具长肋骨,但无胸骨;左、右心房间的隔膜发育不完全,动脉圆锥内无纵瓣。 本目共5科、34属、160多种,分布于非洲、美洲和亚洲的热带地区,其中尤以中、南美洲的种类最多。我国仅产一种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属鱼螈科(Ichthyophidae),最早于1974年采自云南省勐腊县,1983年和1985年又先后在广西省十万大山和广东省鼎湖山等地发现了该螈(图17-24)。 二、蝾螈目(Salamandriformes) 蝾螈目又称有尾目(Caudata),形似蜥蜴,四肢细弱,少数种类仅有前肢(鳗螈),终生有发达的尾,尾褶较厚实。皮肤光滑无鳞,表皮角质层薄并定期蜕皮。眼小或隐于皮下(洞螈),水栖种类常缺乏活动性眼睑(大鲵、北美洲的虎螈和泥螈等);无鼓室和鼓膜;少数种类有一对耳旁腺;舌圆或椭圆形,舌端不完全游离,不能外翻摄食;两颌周缘有细齿;有犁骨齿。构成头骨的骨块少,颅侧因无颧骨和方轭骨而边缘不完整。椎体在低等种类(小鲵科、隐鳃鲵科)为双凹型,高等种类则为后凹型;肋骨、胸骨和带骨大多为软骨质;有分离的桡骨、尺骨及尾椎骨。雄性无交配器,体外或体内受精,体外受精种类在水中由两性几乎同时排出卵子和精液,完成授精作用;体内受精种类的雄性先排出由胶质形成的精包(spermatophore),这是泄殖腔内骨盆腺(pelvic gland)和泄殖腔腺(cloaca gland)所分泌的粘性胶质物,连同被包埋在其中的精子共同组成的结构。雌体以泄殖腔壁的外缘将精包纳入其泄殖腔中的受精器内,精包被吞噬细胞破坏而释放出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子完成授精作用。绝大多数为卵生,少数卵胎生,是对激流水生环境的一种适应。幼体水栖,有3对羽状外鳃,尾褶较发达;2~3龄时进行变态,但变态不明显,通常以外鳃消失、鳃裂封闭和颈褶形成作为变态结束的标志。 成体栖息于潮湿环境,大多营半水栖生活,也有终生水栖或陆栖的生态类型。以节肢动物、蠕虫、螺类、小鱼、蝌蚪和幼蛙等为食。视觉差,扑食活动主要凭嗅觉或侧线的感觉,求偶时依靠皮肤腺和泄殖腔内的(1~3对)泄殖腔腺分泌物所发出的特殊气味识别同类。除爬行外,主要以四肢后伸贴体和尾部左右摆动的方式在水中游泳前进。再生力强,肢、尾损残后可重新长出再生肢或再生尾。 蝾螈目共9科、60属、约358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少数渗入热带地区。非洲大陆、南美洲南部和大洋洲无本目动物。我国产约37种,代表科、种有(图17-25): (一)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是现存两栖纲动物中体型最大的类群。口大眼小,无眼睑。背部光滑,散有小疣粒,沿体侧有宽厚的纵行肤褶。犁骨齿呈长弧形排列,靠近颌缘并与上颌齿平行。幼体有鳃,成体时消失无迹。椎体双凹型。代表动物为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产于我国华南和西南的山地溪流中。体大,呈扁筒形,头部扁宽,眼小,无活动性眼睑。体侧有12~15条肋沟,并有一明显的纵行肤褶,四肢粗壮短小,指、趾间无蹼;背、腹面有许多成对的小疣粒。尾侧扁,有发达的尾褶。栖息于海拔高200m~1600m水质清澈的山间河溪或深潭中,常在多石隙的滩口上下及水流缓慢的洞穴附近活动。昼伏夜出,偶尔登陆,扑食时,常逆水守候在滩口的石堆中,待猎食对象接近时,突然张口咬住,囫囵吞下。11月至翌年3月在潭底石块下冬眠,呈半休眠状态,5~8月为繁殖期,雌鲵一般在雷雨季节的夜间产卵300~500枚,淡黄色的鲵卵在

文档评论(0)

ipbohn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