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泥土的歌(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

初中音乐《泥土的歌(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音乐《泥土的歌(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泥土的歌(二) 适用年级 初一音乐 所需时间 本单元需要两课时(专题一以歌唱为主,专题二以欣赏为主)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由演唱、欣赏、音乐知识、活动与练习四个板块构成。 在专题一中,教材选用了根据台湾民歌《丢丢铜仔》改编的二部合唱。这首改编的后的二部合唱,要求学生用明快、清爽的声音,表现出欢快热闹的情境,体验与他人合作演唱的乐趣,并品味台湾民间小调的风格韵律。 在专题二中,欣赏六首不同地区的民间小调,学习“同头换尾”的旋律创编手法。其中福建民歌《采茶灯》与云南民歌《采茶调》,山西、云南两首同名民歌《绣荷包》。这两组民间小调,都是同一题材的民歌,教材这样编排,目的是让学生在对比欣赏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体验不同地区民间小调的风格特色,深化学生对小调的音乐感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所以在这个专题中,设计一个民族体裁的(号子、山歌、小调)听辨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我国汉族民歌风格色彩的多样性特点。在学习音乐创作中的“同头换尾”创作方法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重点:欣赏并演唱《丢丢铜仔》,初步体会小调的风格与韵味。 难点:体会并总结小调的特点及民歌创作实践。 在专题一和专题二中,不管是歌曲的演唱、还是欣赏与旋律的创作,都要本着激发兴趣,寓教于乐,将趣味性与实效性的多媒体课件有效的融入到音乐学习的实践中去。 本单元学习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学生学习采用模唱、欣赏、听辨等活动式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小组学习、合作交流,自主展示等形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聆听《丢丢铜仔》,初步感知这首民歌的风格与韵味。并能够用明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2、?? 欣赏本课中不同地域的民间小调,能岁月哼唱,并能富有感情的背唱《月儿弯弯照九州》,尝试用竖笛吹奏《采茶灯》。 过程与方法: 1、学唱歌曲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演唱的乐趣。 2、欣赏民间歌曲中,能对本单元所欣赏的民间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调的基本特征。通过学习与听赏、随乐哼唱、小组探讨等活动,归纳总结出汉族民歌中小调题材的音乐特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我国汉族民歌风格色彩的多样性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体验不同地区的民间小调的风格特色,深化学生对小调的音乐感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对我国传统民歌的兴趣及热爱之情。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 能用明快、清脆的声音演唱民歌《丢丢铜仔》,品味民歌合唱的风韵,体验与同学合作的快乐。 2、?? 参与欣赏6首小调民歌,体验不同地区的小调的风格音韵。 3、??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从几首民歌的哼唱中,发现“同头换尾”的创作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尝试编创2-4小结旋律。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播放《丢丢铜仔》作为背景音乐,教学生“火车行到磅孔内、磅孔的水滴落来”的客家方言。 提问:1、这是哪里的方言? 2、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方言? (教师扮演导游,学生扮演乘坐火车在台湾观光中的“游客”,多媒体课件台湾风光,带领学生去欣赏宜兰独特的风格与韵味,感受小调的魅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客家方言,为后面歌曲的学习做好铺垫。) ? 专题划分 (说明:除了说明主题单元将划分成几个专题以及每个专题所用的课时外,还应说明哪一个专题或专题中的哪一个活动将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学习活动。) 专题一:? 学唱民歌??????????????( 1? 课时) 专题二:欣赏民歌、尝试民歌中的“同头换尾”的创作方式??????( ?1课时) 其中,专题 二 中的创作活动 ,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欣赏并学唱《丢丢铜仔》,初步体会小调的风格与韵味。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1课时,每周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1、?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学习客家话) 2、? 新歌《丢丢铜仔》的欣赏与学唱。 3、? 歌曲探究,探讨两种不同的《丢丢铜仔》,引导学生探讨各有什么异同点。 4、? 小结 专题问题设计 有节奏朗读《丢丢铜仔》歌曲的陈词,让学生体会民歌的地域性,体会台湾小调的韵味。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电脑,多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