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与诗法.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道与诗法.PDF

第 54卷 第 3期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Vo1.54,No.3 2017年 5月 JournalofPeking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Mav20i7 中道与诗法 中国诗学的审美感悟之五 张 晶 (中国传媒大学 文法学部,北京 100024) 摘 要 :中道(中观)是大乘佛学 中最基本的重要观念 ,唐代诗僧皎然作为中国诗学史上重要的诗论家 , 在其 《诗式》和 《诗议》中颇为明确地 以 “中道 ”方法来建构其诗论系统 ,昭示 了在中国诗学 中借鉴佛学 “中道” 观念而呈现的一些诗学理论内涵 。其他 尚有很多诗人或诗论家 的诗歌风貌和诗论具有 “中道”色彩 。 “中道” 观念主要的不是直接进入诗学的表层 ,而是作为一种 内在 的方法论 ,呈现为具有丰富理论蕴含 的诗学命题 。 “中道 ”观念对于 中国诗学异于西方诗学的特质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使诗人作为审美主体把握对象 的方式,由个别的、局部的变为整体性的把握和领悟 ;般若中观对 中国诗学的渗透 ,使意象和意境有着明显的 幻象特征 :中道的 “不 A不 B”或 “非 A非 B”的思维方式,进入诗论后发生各种形态变异,大大增加 了古典诗 歌的 内在张力 ;中道 的 “无分别”与 “不二法 门”对语言名相 的消解 ,使诗论进一步形成 了超越语 言之上 的审美 价值系统 。 关键词 :中道 (中观);诗法 ;无分别 ;肇论 ;幻象 中图分类号 :10l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9l9(2Ol7)03 O52-09 虽有态而语嫩 ,虽有力而意薄,虽正而质 ,虽直而 小 引 鄙 ,可 以神会 ,不可 言得 ,此 所谓诗 家之 中道 中国古典诗歌有着那种虚 实相生、动静相形 也。” 所谓 “中道 ”,也即 “中观之道”,“中道”与 的独特审美品性,中国诗学主张有法而无定法 、不 “中观”实同而名异 ,是大乘佛学般若学的中观派 落 “二边”的辩证法则 ,既形成了以盛唐诗歌为代 的本体论和方法论。佛学进入中土 ,进而 中国化 , 表的美学传统 ,又积淀 了那种丰 富而渊深的理论 是与般若思想在 中国的普及 与系统化相伴而行 内涵。寻绎由谢灵运 、王维、皎然 、苏轼 、叶燮等人 的。皎然作为 中唐时期的著名高僧,精研佛学律 留下的诗学遗产 ,我们发现了大乘佛学般若学说 藏 ,(2)洞 晓大乘 中观学说 ;皎然的诗学论著 《诗 的中观方法对于中国诗学这种传统有着若 明若暗 式》和 《诗议》,是 自觉地 以佛家中观思想作为其 的影响。把握其 间的草蛇灰线 ,考索其 间的逻辑 方法论基础的。以般若 中道观念介人诗学 ,皎然 联系,揭示其间的因果链条 ,对于深入感受中国诗 是一个典型的个案,但 又是有着普遍的代表性的。 学的美学气质,发掘其体系性 的理论价值 ,应是有 中道观念在诗 中虽然如盐入水 ,却形成 了绵延千 所补益的。 年的诗歌审美观念 。 就此论题而言 ,中唐著名 的诗人兼高僧 皎然 大乘之 “中道”,虽属于宗教范畴 ,却全然具 的论述可 以作为实证 的钥匙。皎然在其 《诗议》 有 了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 的性质,无论是在印度 中说 :“巧拙清浊 ,有 以见贤人之 志矣。大抵而 佛学 ,抑或是在佛教进入 中土之后,都是大乘佛学 论,

文档评论(0)

duyingjie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