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微纳米技术中离子的神奇作用.ppt

【精选】微纳米技术中离子的神奇作用.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选】微纳米技术中离子的神奇作用

微纳米技术中离子的神奇作用 孙洁 P于盎宁 P 中科大外语系 合肥 230026 本文介绍了离子束雕刻技术,等离子体刻蚀和智能剥离SOI技术中离子的神奇作用。 基本内容 智能剥离SOI 等离子体刻蚀 离子束雕刻 Title: The Wonderful Functions of Ions in Micro-Nano Techniques Authors: Yu Angning Sun Jie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wonderful functions of ions in the ion-beam sculpting, the plasma etching and the smartcut SOI techniques. Key words: ion-beam sculpting plasma etching smart cut SOI 离子束雕刻(ion-beam sculpting) 离子束雕刻技术是一种利用能量为KeV量级的 离子束在常温下对材料表面(约5nm深)进行微细 加工的技术。与传统的技术相比,离子束雕刻技 术可加工的材料更广泛,可达到的尺度更微小。 [1][2] 在离子束雕刻技术中,离子的作用是既可以“打孔”,也可以“补孔”, 具体起哪种作用要视环境条件而定。 在低温(约4℃以下)高流量条件下,离子主要是“打孔”,这个过程可以解释为离子与待加工材料表面的物理作用,即高能离子与材料表面原子发生撞击,并把这些原子“敲”出来。 在温度稍高(约5℃至室温)较低流量条件下,离子主要是“补孔”。 补孔的原理还不十分清楚,大致是这样的:有些原子被离子“敲”松了之后,会沿着表面扩散,并被类似毛细作用的力引到洞口附近,使洞口缩小。 适当控制反应条件,就既可以打出稍大的孔,也可以把大孔补成很小的孔。 利用离子束雕刻技术,可以制造纳米孔,从而促进其它学科的研究,如分子生物学;也可以制造纳米缝,其原理与制造纳米孔类似;还将有可能用于制造纳米量级的半导体器件,从而大幅度提高计算机的性能。 等离子体刻蚀 从1947年第一支晶体管的发明,到今日以集 成电路为基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电子产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按照高技术发展规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将越来越小,而集成度越来越高。它的发展速度历史上无与伦比。这与采用光刻和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等离子体刻蚀过程中 ,等离子体主要有以下三点作用。 [3][4] 一、产生反应性很高的活化自由基。 如 CF4 → CF3— + F— CCl4 → CCl3— + Cl— 二、提高刻蚀速率。例如在Ar等离子体中放入Cl,由于等离子体与Cl的协同作用,硅的刻蚀速率在量级上既远大于单独的刻蚀气,又远大于单独的等离子体。 三、产生各向异性刻蚀,且按直线进行。 设待刻材料如图1所示。湿化学刻蚀,即湿法刻蚀通常是各向同性的(图2)。其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上的刻蚀率是相同的。 图 1 图 2 在掩膜下面的薄膜中产生的切槽宽度a等于薄膜厚度b,直到刻蚀达到薄膜与衬底的交界处。若继续刻蚀,对侧面的腐蚀也将继续,薄膜边剖面将几乎成竖直的(图3)。 图 3 若用湿化学法刻蚀1μm厚的薄膜,顶部的刻蚀宽度至少为3μm。 等离子体刻蚀只有与离子轰击方向垂直的平面薄膜被刻蚀,而与离子运动方向平行的边壁上的物质免遭腐蚀。可见等离子体刻蚀是按直线进行的各向异性刻刻蚀(图4)。为了精密控制电路元件的尺寸,等离子体刻蚀必不可少。 图 4 智能剥离SOI技术 SOI(Silicon-on-Insulator,即在体硅上生长单晶硅膜)技术可以解决体硅集成电路由于粒子辐照和高温等因素而失效的问题。 智能剥离技术是众多SOI技术之一。它的智能表现在其剥离方式的巧妙:它向硅片内注入氢离子或氦离子,控制工艺条件,在所需深度产生汽泡层,加热使之膨胀,致使上层硅膜与基体分离。它的智能还表现在可以先根据所需上层硅膜的厚度用计算机程序设计好注入离子的能量,通过调整离子的注入能量,可方便地得到相应的不同厚度的上层硅膜。 [5] 人们发现注入硅片的氢的附近出现空腔层。F.Paszti等发现氦注入硅出现薄层剥落现象。 人们得到一个道理:当注入硅片内的氢离子或氦离子达到一定量的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