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我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完善.doc

【精选】我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完善.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选】我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完善

我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完善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自1991年实施至今,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制度也逐渐显露出了很多的不足和缺陷,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不仅是司法界和学术界的共识,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一项内容广泛且复杂的工作,结合我国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需要,应当着眼于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司法现代化和当事人的基本程序保障权的需要。因此,对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必须总结民诉法在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考虑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发展需要。本文拟对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结构缺陷、原因及其改进提出作者的建议。 (一)完善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重要意义 1. 民事诉讼程序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之一。基本法是相对宪法和其他民事程序法而言,其效力低于宪法而高于一般法。民事诉讼法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与修改,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和民法、刑法等均属于国家基本法,是一切民事程序法的基本法,与其他民事程序法共同构成我国预防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民事程序法律体系。 2. 民事诉讼程序制度是民事诉讼主体实现诉权的主要手段和保障 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是民事诉讼法赋予当事人用来维护自己民事权益的重要手段。当事人是诉讼主体,是诉讼权利义务的直接享有者和承担者,只有平等、有效地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才能达到保护当事人尸体权益的目的。民事诉讼程序制度将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作为首要任务规定,反映了国家对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重视。民事诉讼程序制度中度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具体规定,对于克服审判实践中当事人难以行使自己法定诉讼权利以及个别审判人员以职权随意剥夺和限制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尤其是当事人的抗辩权的行使,都具有重要意义。 3. 民事诉讼程序制度是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破产法等实体法实施的保障 民事诉讼法与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破产法等的关系,是民事程序法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从实体意义上说,程序法与实体法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必须同时存在,互为依存。在社会生活中,规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本体的实体法,总是和保证其实施的程序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尸体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它规定了实体权利义务关系,由这些权利义务关系而产生的纠纷,就要通过民事诉讼法律程序制度来解决,确定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保证其实现,从而起到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作用。 4. 民事诉讼程序制度是经济发展的保护伞 5. 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完善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二)目前我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立案程序带有明显的职权主义色彩,对被告的诉权保护不够 2. 法官轻庭审,注重案卷材料,使开庭流于形式 《民事诉讼法》第116条对审理前的准备作了这样的规定:“审判人员必须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对此,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审经济纠纷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开庭审理的若干规定》第2条具体阐释道:“合议庭成员应当认真审核双方提供的诉讼材料,了解案情,审查证据,掌握争议的焦点和需要庭审调查、辩论的主要问题。”这就是说,在正式开庭审理前的准备阶段,立法上要求法院对诉讼案件从实体上和程序上予以全面核实,以便掌握案件的争执点和作为裁判基础的主要问题。这种规定本质上是与现代诉讼中所确立的直接言词原则相抵触的,是预先进行的书面审理过程。尽管在大陆法系的德国、日本以及英美法系的美国都设置有与此类似的程序,但实质性的工作只涉及到对诉讼材料的形式审查,而不能进行实质性审查,这是正式庭审前的必要准备,是为贯彻直接言词原则所设定的必要程序。而我国审理前的准备被认为是第一审普通程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民事审判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其结果必然是法官不是在庭审活动中通过当事人举证、质证、辩论等一系列对抗式的诉讼活动来了解案件事实,辨别是非,而是将在庭前准备阶段由法官自己“查实”的证据材料带到法庭上,带有观点开庭,没有改变传统上先入为主,先定后审的积习,使严肃的庭审活动形式化。 3. 整个庭审活动法官包揽过多,使当事人的诉讼行为严重依赖法官的职权作用 在庭审活动中,法官严格按照庭审前对证据调查齐备后制定的提纲,有针对性地询问当事人,然后出示经法官庭前调查核实的证据,对当事人举出的证据材料和提供的证人,须经法官审查认定能作为案件的证据后,才由法官在庭审中出示,到庭的证人亦由法官询问。诉讼当事人双方在庭审过程中不是认真履行自己的举证责任,而是提示法官宣读或出示某种证据,并使法官尽可能对有关证据发表意见,甚至发生当事人直接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